中國電動車產業恐步上房地產崩盤後塵?上半年新車經銷商過半虧損,中古車商虧損更超過七成
數位內容部
圖片 今周刊資料庫 提供
中國電動車席捲全球,在自家市場卻可能先打垮自己。由於電動車產能過剩,引發「零公里二手車」、「汽車墳場」等亂象叢生,汽車製造商幾乎無利可圖。 受此拖累,上半年全中國的新車經銷商過半虧損,中古車經銷商更超過七成虧損。 有市場人士認為,再這樣下去,中國汽車業勢必重蹈房地產和太陽光電產業的覆轍,唯一解方是讓車廠倒閉,但地方政府肯定會繼續輸血,支持車廠撐下去,最後導致中國電動車市場陷入惡性循環。
中國中古車交易均價,上半年下跌12%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9月底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報告」,2025半年,中古車交易量增加,均價卻下降,從2024年同期的61180人民幣降至53673元,年減約12%,也就是量升價跌態勢。
此外,中古車商的庫存壓力增大,今年6月平均庫存周期拉長至43天,庫存周期30天以上的企業佔比增至35.6%,顯示出中國中古車商的經營壓力持續增加。
過半經銷商虧損,2024年僅四成
根據上述報告,上半年出現虧損的中國新車經銷商佔比上升至52.6%,損益兩平的佔17.5%,真正賺錢的僅29.9%。
中古車商的經營狀況更糟糕,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全盤了解,有以下四大挑戰:
第一,企業虧損比例較高
據協會二手車事業部2025上半年的中古車企業營商環境調查,中古車經銷商虧損比例上升至73.6%,且由於新車價格戰持續,嚴重影響二手車商經營,並導致零售購買量下降。
第二,庫存壓力增大
2025年6月,中國的中古車平均庫存週期延長至43天,庫存週期30天以上的企業佔比增至35.6%,顯示中古車商經營壓力變大。
第三,客人成交成本攀高、利潤微薄
根據多家會員制的中古車平台估算,2025年平均客人成交成本攀升至6200人民幣,單筆交易平均利潤僅1500人民幣左右。
第四,市場競爭激烈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主流中古車平台,商業模式幾乎完全相同,缺乏差異化競爭力,同業之間只靠殺價爭奪市場。
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小鵬汽車執行長何小鵬曾在2023年預測,中國車廠到了2030年若要生存,年銷量得達到300萬輛,惟最終可能只有八家做到,而小鵬汽車2024年僅賣出19萬輛。
中共高層7月底表態,要處理產業界惡性競爭行為
紐約時報9月初曾報導,中國汽車業的競爭極為激烈,大約50家車廠一再殺價爭取市場,面臨巨大虧損的車廠難以按時付款給零組件供應商的款項。
問題是,車廠繼續向國有銀行融資、蓋更多工廠,導致產能過剩愈來愈嚴重。這種狂熱已引起了北京高層注意,中南海出手打擊產業界的內捲行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底主持中共政治局經濟會議時,會議聲明就強調,「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惟成效仍待觀察。
產業研究機構DIGITIMES年初展望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場,預期中國主導全球市場地位不變,銷量將到1425萬輛,市場滲透率上看54.6%,主因是中系車廠持續推出高性價比的平價電動車款,以及中國政府政策延續支持所致。
更多今周刊文章
「挖土機超人」敗血症48歲驟逝…左腳刺傷腫脹撐8天才就醫「拚命到最後」:為別人而活的心我們不會忘
0056最新配息0.866元前3季全填息!不敢買0050連0056也不敢?施昇輝1理由:真的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