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賴清德、卓榮泰聲音漸長 李忠憲:批評的力道需要拿捏
黃其豪/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726罷免失利後,對於總統賴清德與行政院長卓榮泰等內閣團隊不滿聲音開始浮出,對此成功大學教授李忠憲表示,批評是民主的重要力量,但若想讓批評真正成為改進的動力,而不是內耗的起點,就必須兼顧事實、情感與時機,從蔡英文到賴清德,傳承與批評都是民主的養分,但必須在智慧與耐心中運作。這才是我們最終要守住的東西。
李忠憲在臉書PO文表示,最近很多人批評賴清德,不少人因這些批評而更加感到憂慮或心煩。不少批評的確有他的道理,但批評之後,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東西?對自己的總統不滿,希望能夠換人,這是民主國家的常態,蔡英文第一任結束以後不也是這樣嗎?賴清德得到這些結果,跟蔡英文沒有關係嗎?如果蔡英文是台灣的盛世,為什麼卸任不到一年,台灣就搖搖欲墜?
李忠憲指出,每個人都有他(她)的優點或缺點,當年李忠憲覺得換蔡英文是一種愚蠢的選擇,現在我覺得試圖要換下賴清德,恐怕也不是高明的做法,賴清德的出生和訓練讓他變成那個樣子,蔡英文其實也一樣,台灣的命運就放在這些的人身上,看李忠憲寫的文章都是正面積極,鞏固領導中心,但他也寫了很多有的沒的沒有貼出來,許多寫文章的人喜歡上位指導,但他沒有那種習慣,李忠憲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教授,能力和視野就在這裡,我沒有批評對象所掌握的資訊與資源,因此在評論時也需保持謹慎。
李忠憲續指,想到之前2023年馬斯克接受法國媒體的採訪,當一位法國記者問他是否有一天想成為美國總統時——儘管由於他出生在南非,法律上這是不可能的,馬斯克回答:「我不想。你知道,人們有時會想像美國總統擁有極其強大的權力。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當然是的。但美國憲法規定,總統的職權非常有限。事實上,當總統有點像是一艘大船的船長,但只有一支很小的槳或舵。你被指控一切,而你什麼也做不了。」
李忠憲分析,出生礦工家庭、三個月就沒有父親的賴清德總統曾經自己說:「每次我手上的牌都很差。」賴清德對人生的感慨大概是這樣吧,但最後他當上了台灣的總統,而不是我們,試圖想要切割蔡英文或賴清德的說法,李忠憲覺得是充滿問題,同個政黨前後任的總統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這在政治學上並不成立。
李忠憲補充,他理解批評賴清德的人,並不都是要真的把賴清德換下來。然而,批評的力道需要拿捏得宜——過重,可能傷及團結;過輕,則可能放任問題惡化。這就是人文科學的難題:在複雜的社會互動中,平衡不同價值與後果,比證明一道 NP-complete 問題還難。
李忠憲直言,批評是民主的重要力量,但若想讓批評真正成為改進的動力,而不是內耗的起點,就必須兼顧事實、情感與時機,領導人會更替,但台灣需要的是能守護共同價值的智慧與耐心,從蔡英文到賴清德,傳承與批評都是民主的養分,但必須在智慧與耐心中運作。這才是我們最終要守住的東西。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