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家庭群聚感染!1月大男嬰確診住院3周 媽媽、姊姊全中鏢
疾管署今(9)日宣布上周新增3例百日咳個案,為一家庭群聚。指標個案是北部1個月大男嬰,無其他病史,尚未達到接種百日咳疫苗年齡,上月中旬出現咳嗽有痰、呼吸急促、嘔吐、食慾下降、尿量減少等症狀,經送醫又出現呼吸喘、血氧低、缺氧發紺等症狀,經PCR檢驗為百日咳陽性,至今仍在住院治療中。另疫調顯示,男嬰的媽媽與姊姊也有咳嗽、嘔吐等症狀,經PCR也是百日咳陽性。今年迄今國內百日咳病例數累計44例,為近10年新高。
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主任林詠青醫師表示,由於常規公費百日咳疫苗的接種時間是幼兒年滿2、4、6、18個月及5歲,因為指標個案僅1個月大,故1劑百日咳疫苗都還沒打,研判感染源是親友。而根據疫調,在男嬰同住家人中,她的媽媽及年僅1歲大的姊姊(已接種3劑百日咳疫苗)也有疑似症狀,經PCR檢驗亦為百日咳陰性,故全案是一起家庭群聚。
據統計,今年(2025)國內百日咳本土病例累計44例(皆為本土病例),其中含8起家庭群聚,以及1起家庭群聚延伸至校園的群聚。另個案中以11至18歲青少年累計16例、占36%比例最高。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百日咳初期的症狀只有咳嗽、流鼻水等,跟感冒症狀近似;一、二周後才會惡化成陣發性咳嗽,甚至會咳到吐,所以很容易延遲診斷,甚至併發肺炎、腦炎及死亡。所幸本案指標個案1歲大男嬰,經插管及接受抗生素治療,住院第5天已移除內管,並從加護病房移至一般病房,但因男嬰呼吸還是喘,所以仍持續住院治療中,且已進入第3周。
曾淑慧說,為免像本案的指標個案男嬰般,還來不及接種疫苗就被感染,疾管署建議產婦在懷孕第28至36周時自費接種1劑百日咳疫苗,藉此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