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全大運史無前例北極引燃聖火!台灣體育走向世界舞台
隨著運動部正式掛牌成立,象徵著台灣體育邁向新時代的起點。由國立中央大學承辦的115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也以史無前例的方式呼應這場改革,首次將聖火引燃儀式延伸至地球最北端——北極。
在全球緯度最高的馬拉松起點、世界植物的諾亞方舟——全球種子庫(Seed Vault)前,高舉融合台灣原住民工藝的聖火火炬,象徵生命起源與永續希望,宣示本屆賽會「無懼.永續」的創新精神,並期許向全世界傳遞台灣在運動與永續議題上的前瞻視野。
這場飛越半個地球的聖火壯舉,早在兩年前即由中央大學全大運執行委員會開始策劃。
當時團隊便以宏觀的視角思考,如何將一場運動盛事推展至更具社會責任與國際影響力的高度,最終選定「從地球的最北端點燃希望之火」為構想主軸,使聖火不僅僅代表競技熱情,更蘊含引領世代前行的永續寓意。
中央大學校長蕭述三指出,在這個急遽變遷的世界中,中央大學選擇跑在改變的最前線。「無懼、永續」的全大運精神,與中央大學「台灣極地研究中心」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這不僅是一場賽事,更展現了學校對人類與自然的深層關懷。
透過這場創舉,全大運的意義得以突破傳統賽場,成為串連科技、文化與永續的橋樑。以研究為底氣,中央大學盼望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科研貢獻與對運動推廣的熱忱。
此次北極聖火之旅行經全球種子庫、斯瓦爾巴教堂(Svalbard Church)、以及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境外工作站(TaiArctic Station)等地標,象徵生命起源、和平祈願與對科研永續的投入。
斯瓦爾巴教堂作為世界最北的教堂,也為此行增添祈願和平的深意,而北極工作站則代表中央大學長年致力於極地科研,為全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這趟極地聖火引燃也融合最尖端的科技與體育精神。儀式當天同步啟動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的衛星影像科技,透過Pleiades高解析衛星紀錄下歷史性一刻,以科技見證希望,以體育擁抱世界。
隨著北極聖火返回台灣,下一站將來到阿里山鄒族部落,以鄒族傳統戰祭儀式引燃台灣段聖火,展現對原住民族文化的敬意與體育精神的根源。
鄒族的戰祭(mayasvi)源自古老部族信仰,象徵保護家園、凝聚部落、勇士承擔責任。
從文化根脈出發點燃聖火,不僅是對土地的致敬,更是為115年全大運揭開序幕,從台灣山林燎起希望之火,延續北極聖火所傳遞的信念,讓「無懼.永續」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實踐於每一位參與者心中的精神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