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不只台灣!這些國家政府也愛發錢

換日線

更新於 16分鐘前 • 發布於 11月13日02:34 • 國際譯開罐
不只台灣!這些國家政府也愛發錢

今(2025)年 11 月,「普發一萬」成為社群上的熱門話題,不少民眾熱烈討論要選擇哪家銀行領取補助、哪個通路優惠最多,商家也紛紛推出加碼活動,磨刀霍霍準備搶攻這波消費熱潮。

當實際徵收的稅款,高於預算編列時的預估數時,「普發現金」真的是最佳解方嗎?本文整理今年各國推出「普發現金/消費券」的案例,看看不同國家發動相關政策的各自原因。

南韓:因收入與居住地而異的「普發+補助」模式

7 月 21 日,南韓政府向全體公民及部分符合資格的外國居民發放現金補助,期望藉此帶動國內市場消費、刺激內需。

不同於臺灣採取「全民普發、金額一致」的不排富作法,南韓選擇兼顧普遍性與差異化的設計 ──政府先統一發放每人 15 萬韓元(約新臺幣 3,205 元),再依據公民收入與居住地區提供額外補貼。

舉例來說,低收入戶與單親家庭可額外再獲得 15 萬韓元,居住於首爾以外地區的居民還能多領 3 萬韓元(約新臺幣 640 元)。這種「普發+補助」的模式,被外界視為南韓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嘗試。

這項被稱為「惠民消費券」的刺激方案,共動用了 20 兆韓元的補充預算。根據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統計,政策推出後的 9 月,國內 23 家主要線上與線下零售商總銷售額達 16.4 兆韓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15.2 兆,顯示確實帶來短期消費成長。

然而,與臺灣狀況相似,學界與民間仍在觀察這波刺激是否能轉化為長期經濟動能。對南韓而言,如何在「立即提振」與「長期穩健」之間取得平衡,仍是未來財政政策的最大考驗。

印尼:與鞏固當局信任度綁定的「8+4+5」經濟刺激方案

9 月 15 日,印尼政府在總統普拉伯沃的領導下,宣布啟動一系列社會與經濟激勵計畫,目標在於刺激國內經濟成長、降低失業率,並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的情勢下,為印尼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據《CNA》報導,這項被稱為「8+4+5」的全面經濟刺激方案中,印尼政府計畫向全國約 3,500 萬戶家庭(約 1.4 億人)發放總額達 30 兆印尼盾(約新臺幣 555 億元)的現金補助。補助自 10 月起分階段發放,預計持續至年底 12 月。

儘管外界普遍認為,這項政策是在國內爆發大規模抗議後,為舒緩民怨而提出的政治性決策,但印尼學界與經濟圈仍多持肯定態度,認為現金補助將緩解社會民生壓力、帶動民間消費,並為疲軟的內需市場注入動能。

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經濟刺激計畫,印尼此舉更突顯「政治穩定」與「民生經濟」的綁定策略 ──當局試圖藉此重建信任,也為未來繼續執政鋪路。不過,該政策是否真能轉化為經濟信心,仍是一大考驗。

新加坡:發放現金補助,強化政府信任感

作為「保障包」(Assurance Package)及「消費稅補助券」(GST Voucher)計畫的一環,新加坡政府宣布將於今年 12 月,向符合資格的公民發放 200-700 元新加坡幣(約新臺幣 4,735-16,572 元)的特別現金補助,具體金額依據個人所得與房產持有情況調整,採取差異化設計。

這項政策主要是為了因應國內食品、交通與消費稅持續上漲所帶來的生活壓力。新加坡政府希望藉由此舉,減輕家庭在高通膨環境下的經濟負擔,並維持民眾對政府施政穩定性的信任。外界普遍認為,這不僅是經濟補助措施,更是具有戰略意涵與人文考量的政治舉措。

面對現金補助的發放,社會上亦出現主張以「消費券」或「禮物卡」取代現金的聲音,認為可更直接刺激內需、避免過度儲蓄。但在今年初國會辯論時,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明確指出:「券(vouchers)只能作為臨時補助,而非長期解決方案。」

這番回應顯示,新加坡政府傾向以靈活的現金政策作為短期緩衝,同時將焦點放在長期的結構性改革,如提升薪資與生產力,以強化社會整體韌性。

臺灣:稅收超徵與對等關稅下的「普發一萬」

11 月 5 日開放民眾登記、11 月 12 日開始入帳的「普發現金一萬元」,是繼 2023 年統一發放 6,000 元後,歷年最高金額的普發現金措施。凡持有臺灣戶籍、居留許可或永久居留證的民眾,皆可透過官方網站申請領取。

該政策起因於國民黨團針對 2024 年達 5,283 億元的超徵稅收(註),提出「還錢於民 2.0」計畫,並提案修訂《預算法》,規定若未來中央超徵稅收超過一定比例,政府必須優先考慮普發現金,使「普發現金」議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隨後,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措施,行政院為因應國際經濟情勢,推出規模達 4,100 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該法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時,名稱略修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並刪除原本針對台電的千億補助方案,改以普發一萬元現金給全體國民。

過去國民黨舉辦公聽會時,與會學者幾乎不認同將超徵稅收進行普發現金,認為此舉將會「債留子孫」。政大財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陳國樑當時表示,「政府舉債得到的收入應使用在可創造未來經濟效益的資本支出,即便會債留子孫,也必須留下建設給子孫。」

而未來臺灣政府如何在普發現金的短期刺激,與長期財政健全間取得平衡,並設計更具包容性的社會福利措施,成為重要考驗。

結語

近年來,各國根據自身經濟狀況、政治環境與社會結構,採取了不同的設計與執行方式,從南韓兼顧普遍性與差異化的補助模式、印尼將現金發放與政治穩定策略結合,到新加坡以現金補助強化政府信任感,皆展現出多元的政策面貌。

其中臺灣「還稅於民」的普發現金政策,作為一項結合財政盈餘分配與社會民生關懷的創新嘗試,也引發廣泛討論。未來這項政策的實際成效,將不僅是經濟刺激的短期觀察,更須放在長期財政永續、社會公平及結構性改革的框架下評估。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普發現金政策如何與其他社會福利和經濟策略有效銜接,成為各國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臺灣及其他國家的經驗,將為政策設計者提供寶貴的參考與啟示,也提醒我們 ──面對經濟治理的複雜挑戰,單一政策並非萬靈丹,持續的調整與創新才是關鍵。

註:「稅收超徵」是指當年度實際徵收的稅款,高於預算編列時的預估數,雖然國庫因此獲得超出預期的收入,但稅收超徵並不等同於財政餘裕。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普發現金」不是只有台灣?南韓、印尼、新加坡也「發錢」,但理由與形式各不同〉,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總整理】「普發一萬」來了!登記與領取前,你必須知道的 6 個關鍵問題
●「從搖籃到墳墓」,政府補助你一輩子「坐享其成」──你也想成為阿聯酋人嗎?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