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山盃》全中運銀牌搭檔何珮綺、曾妍蓉上站封后 本周不預設目標
新北市三重高中三年級何珮綺、二年級曾妍蓉上周在ITF(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國際網球總會)馬玉山盃國際青少年網球錦標賽雙打封后,但並未因此自滿:「這周賽事等級提高,不會去想太多,一場一場打好、去拚。」
17歲何珮綺、16歲曾妍蓉在10月全國青少年排名分別是18歲級第12、14,不過2年多來在重要比賽固定搭檔的她們都更喜歡雙打,「在場上有人能一起努力、討論戰術,共同解決困難的感覺很好。」這對114學年度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高中女子組雙打銀牌分工明確,曾妍蓉說:「學姊超強,後排很穩。」何珮綺說:「搭檔網前處理也很棒!」
曾妍蓉是由於父親打球,3歲就開始接觸,進入三重高中國中部之後開始接受系統化訓練,她表示喜歡網球對打、競爭的感覺,不過還沒有太多想法:「就順其自然,不管用網球成績來申請國內外學校,或轉職業,感覺都會不錯,只是還不知道自己能做到甚麼程度,沒有想太多,也比較少看比賽,就是正常訓練、參賽,下場設法打好。」
何珮綺路徑很不同。她哥哥何宸輝也曾在馬玉山盃奪得雙打冠軍,青少年世界排名也曾進過百大,以網球成績申請到獎學金,目前是NCAA中西聯盟名校西密西根大學新鮮人,這也將是她未來規劃。
她說:「我是8歲時因為哥哥打球,所以才跟著一起打。對我來說網球是生活還有求學過程的一部分,我功課還算可以,也想和哥哥一樣申請NCAA,去美國邊打球邊念運動科學,網球生涯的未來沒有想太多。」
兄妹倆的父親何金翰從事製造業,因為自己從小愛運動卻沒機會,興起讓孩子學運動念頭:「以前我愛運動家裡沒這個條件、觀念,所以自己的孩子,我想至少讓他們學一種運動,以後有機會打校隊,建立自信心還有增加學校生活回憶。」為了帶孩子比賽,他還停掉水晶燈製造業務,並把五金等銷售工作交給妻子。
選擇網球原因很「實在」,何金翰說:「籃球需要身材條件,團體運動會擔心小孩受過多外在影響,他們也都試過羽球、桌球,但是因為網球獎金比較多,所以決定選這項,我從帶著他們去公園打、問球友、找教練開始,透過教練才知道網球有學校社團或校隊,才送去網球比較好的學校,更因此知道網球有機會申請NCAA美國大學。」
何金翰認為,職業網球之路並不容易,臺灣環境和機制也更重視國內比賽以及導致轉戰職業困難,「打NCAA至少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而且在美國選手要出賽還有學業成績要求,唸書、打球兼顧,不會只有打球,如果經過大學磨練想挑戰職業的想法還是很強烈,或者打出成績、足夠成熟,晚幾年再去挑戰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