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架怎麼選才耐用?類型、尺寸、高度與挑選重點一次看
想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不只需要一張舒服的床墊,合適的床架也很重要!以下就從各角度逐一解析,讓你在買床架前先做足功課不踩雷。
一、床架類型
1.平面式
底部為實心床板的平面式床架,平整、無縫隙,能完整支撐床墊,翻身時較不會發出聲音,如底座選用實木骨架,則更為耐重、耐用、不易變形,但因為四邊無框架,若床墊較輕薄,則容易位移,建議選擇有止滑效果的床墊。另外,平面式床架較不透氣,底布有防霉、防潮設計的床墊,可以降低發霉機率。
2.排骨式
以木板排列出間隔,打造而成的排骨式床架,微彎曲的弧形設計,提供乘載床墊的彈性,因為有一條條的間隙,相當通風透氣,但須注意的是,相對於實心的床架來說,排骨式堅固度較低,適合搭配輕量型床墊,或連結式彈簧床墊。
3.內嵌式/床框式
內嵌式床架與平台式床架的概念類似,最大的差別,就是四邊多了邊框設計,讓床墊能牢牢靠在床架上,不會位移,而在挑選時,建議選擇小於床框內徑1-2公分的床墊,避免床墊塞不進床架,卡得太緊無空隙,更換床單時也較不方便。
4.掀床式
最大特色是床墊可掀起,底部有整片大容量收納空間,可存放換季衣物、棉被或大型行李,非常適合小坪數住宅或收納需求多的家庭。但在挑選時,需特別注意安全和便利性,像是掀床的氣壓棒品質要夠好,或是有安全鎖扣,都可以避免在使用時受傷,床墊也不宜太重、太高,否則掀開時就須花更多力氣
5.抽屜式
在床側設有抽屜,能將床下空間有效利用,日常取物比掀床更方便,但要預留足夠的走道空間,若房間格局狹小,抽屜則可能無法完全拉開。
6.懸浮式
床腳設計內縮或完全隱藏,讓床體懸浮於空中,視覺上給人一種漂浮的效果,看起來更寬敞,通常會搭配燈帶、暗藏結構或牆面延伸設計,營造現代感。但因結構需依靠隱藏的鋼架、牆面或特殊支撐件,施工品質必須到位,否則承重力不足可能影響安全,且多為訂製或設計師規劃款,價格與安裝成本相對較高。
二、床架尺寸高度
1.平面式
平面式床架結構簡單,內徑通常與床墊完全貼合,外徑只會比床墊多出2–5公分,主要是床沿或床頭板厚度,高度則多落在35–45公分之間,搭配20–30公分厚的床墊,總高度剛好與膝蓋平齊。
2.排骨式
因為結構是由木條或金屬條組成,外徑通常僅比床墊大2–4公分,床板間留縫,支撐效果會影響床墊受力,
如果縫隙過大,超過2.5公分,也較無法完整支撐床墊,易造成床墊變形、下陷,翻身會發出聲響,淺眠者須自行斟酌再選購!
3.內嵌式/床框式
床墊會嵌入床框,外框通常比床墊大5–10公分,床沿也會向上延伸,導致外徑明顯大於內徑,好處是床墊不易滑動,但要注意房間空間,避免因外框過大造成走道不足。高度一般為40–50公分,但因床墊會往下沉,實際使用高度可能低於平台床。
4.掀床式
掀床因為內部要容納收納箱體,外框通常比床墊尺寸大5–10公分,高度也會比一般床架更厚,約45–60公分以上,才能提供足夠的收納深度,購買前務必先測量臥室淨空,特別是床尾與天花板距離,避免掀起時頂到。
5.抽屜式
床本身與床墊差異不大,但側邊抽屜需要額外空間拉出,例如標準雙人床150公分寬,若每側各有抽屜,實際使用上需至少170–180公分的淨寬,抽屜才能完全打開,因此較適合長形臥室,但若床邊靠牆或走道太窄,就可能無法使用。高度則多為40–50公分,因要容納抽屜滑軌。
6.懸浮式
懸浮式床架的內徑通常與床墊規格一致,但外徑會比床墊大5–10公分左右,因為需要隱藏內縮的支撐結構,實際佔地會比床墊略大。床沿離地多落在35–45公分,搭配20–30公分厚度的床墊,總高度約50–60公分,符合一般舒適坐臥需求,若加裝LED燈帶或需要更強的隱藏效果,床沿會略高,約45–50 公分,讓燈光與懸浮感更明顯。
三、床架的挑選重點&注意事項
1.依身高與需求選擇高度
床架+床墊的總高度最好接近膝蓋,在坐下時雙腳能自然平放地面、膝蓋呈90度角,這樣上下床最省力,若家中有老人或小孩,建議避免過高的掀床或高床架,以免上下床時不穩,年輕族群或需要大收納的人可以接受較高的設計,但最好搭配止滑墊或床邊踏墊。
2.確認臥室空間與動線
在選購前,先測量臥室大小、床位到牆面的距離,以及衣櫃、門片的開合範圍。抽屜式床架要預留抽屜拉出的走道、掀床則要確保床尾有足夠淨空,掀起時不會卡到牆或天花板,若空間有限,建議選擇平台床,避免壓縮走道。
3.考量生活需求挑選床架類型
●收納需求大→選擇掀床或抽屜式床架,可最大化床下空間。
●注重睡眠品質與穩定度→選擇平台床或內嵌式,結構穩固、不易晃動。
●透氣性與床墊壽命→選排骨式床架,保持床墊乾爽。
4.材質與結構選擇
●木質床架建議挑選實木或高密度板材,並確認是否有防潮塗層。
●金屬床架要看焊接工藝與螺絲固定,太薄的鐵管容易晃動並產生異音。
●氣壓桿、鉸鏈等掀床五金要選有保固的品牌,才能確保長期開合順暢。
5.評估搬運與安裝便利性
大尺寸床架可能無法通過電梯或樓梯,購買前要確認外箱尺寸與搬運路線,租屋族建議挑選可拆卸或組裝方便的款式,搬家時比較不麻煩,而部分內嵌式與厚實木床安裝後幾乎不可移動,也需事先考慮未來的變動性。
6.承重力和安全性設計
不同材質的床架承重差異大,一般雙人床建議承重至少200公斤以上,排骨式床架則要確認木條間距是否符合床墊建議,避免塌陷。若家中有小孩或長輩,也應避免尖角設計,建議選導圓角或有防撞包覆的床架,降低受傷風險。
圖片由綠的傢俱-室內設計 | 系統傢俱 | 廚房規劃提供,點擊查看作品詳情
挑選床架時,不只看外觀,更要兼顧尺寸、空間動線與收納需求等,相信只要事先規劃好,就能找到一張耐用又實用的床架,讓臥室更舒適,睡眠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