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後賴清德定調「休養生息」 強調國際不會放棄台灣
大罷免失利後,總統賴清德亟思振衰起蔽,近日他接受《自由時報》專訪,認為推動國政難免碰到挑戰,不管挑戰來自國內、朝野或是國際,他都必須勇敢面對,並堅定地率領團隊一一克服。
為此,賴清德認為現在應該「休養生息」,並揭櫫「三大使命、四個優先、五大法則」,設法贏得民眾支持。對於國際兩岸,他也強調,國際不因中國擴張而放棄台灣,中國應張開拳頭、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
三大使命、四個優先、五大法則
面對著艱鉅挑戰,賴清德指出,他是總統也是三軍統帥,肩負著三大使命:「延續國家生存發展、保護全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照顧人民生活」,所以必須堅定地面對各種問題,帶領台灣走向世界,迎向更好的未來。
為此,賴清德進行了內閣改組,將施政重點放在四個優先:「經濟、民生、青年、弱勢」,期望內閣逐步踏實地將四個優先工作做好。
針對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溝通障礙,賴清德認為,推出好的政策卻沒辦法讓國人知道,國人接觸的又是錯假訊息,這當然對施政來講相當困難,因此他提出五大法則:「第一回應要快;第二要廣要分眾;第三是深入基層;第四善用科技;第五是首長一定要站在第一線且深入基層捍衛政策」。
惋惜政治攻防掩蓋政績,賴清德:必須休養生息
賴清德在專訪中表示,他從擔任台南市長、行政院長開始,都是以「拚經濟」為優先,因為俗話說「吃飯皇帝大」、「顧佛祖也要顧腹肚」。
賴清德並細數,上任一年多來,經濟成長率去年第四季是4.84%,今年第一季是5.48%、第二季是7.96%,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在2%以下、約1.8%,總體經濟不錯,股市也創新高。
不過賴清德也認為,比較可惜的是,過去一年多來的政治攻防非常激烈,掩蓋拼經濟的推動成果,所以如今大罷免已經結束,台灣社會必須休養生息、繼續拼經濟,才有辦法贏得民眾支持,讓社會持續發展。
盼台美儘速達成關稅協議,賴清德:就等一個總合會議
談及拼經濟,不得不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賴清德指出,談判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已進行多次的實體及視訊談判,目前技術性協議、磋商都已經完成,在等最後一個總合性會議。
賴清德表示,台灣持續不斷跟美國談判窗口表達,台灣希望能夠儘速達成協議,即便稅率已經揮別32%,目前給予台灣暫時關稅20%,但對台灣來講還是有很大的衝擊。
賴清德也說,曾經公開跟社會各界報告,台灣願意投資、採購,解決非關稅貿易障礙,同時解決洗產地的問題,也會跟美國配合對先進的科技製品給予管制,所以有向美國政府表達,希望能夠儘速完成協議,同時也不疊加關稅。
駁斥疑美論!賴清德:國際不因中國擴張而放棄台灣
為了瓦解國人對台美關係的信心,中國持續散布「疑美論」,賴清德表示,在外交、國防等各個面向,其實川普上來之後跟台灣的合作,或是提供給台灣的協助,並沒有停止、減少,反而持續在增強,這部分國人清楚了解之後要有信心。
賴清德強調,台灣是亞洲民主燈塔,站在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半導體、資通訊、電子零組件,以及很多中小企業也都是產業的隱形冠軍,所以只要國人清楚了解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應該就會對國際關係比較有自信,「不會因為中國的擴張,國際社會就放棄台灣」。
賴清德喊話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談及中國的擴張,賴清德表示,從中國的九三閱兵,國際都看到了中國企圖集結威權國家來抗衡民主世界。他認為,其實終戰80年過去,侵略者都已變成民主國家,反而當初受侵略的國家變成威權國家,中國應該對此加以檢討。
賴清德向對岸喊話,「手上拿著槌子,你眼中看到的都是釘子,手上如果拿著橄欖枝,就可以看到台灣人民的善意」。他強調,台灣希望跟中國和平相處,只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也正視台灣的民意,所以非常希望中國能夠張開拳頭,相信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