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環境部推特色公廁計畫
記者郭曉蓓/專題報導
為響應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提供所有人乾淨、舒適及有尊嚴的如廁環境,提升觀光旅客的旅遊感受,環境部推動「特色公廁推動計畫」,自今年起至民國119年將至少投注新臺幣6億元,補助地方政府設置結合在地景觀的特色公廁,並盼公廁也能成為城市空間的公共藝術。
環境整潔與公共衛生是國家進步的重要指標,公共廁所是觀光客來臺旅遊的第一印象。2015 年聯合國宣布 2030 永續發展目標 17 項核心目標,其中包括性別平等、淨水及衛生、建構永續城鄉。為了響應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環境部訂定「特色公廁推動計畫」,今年起開始執行。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表示,目前全臺有4萬多間公廁,為扭轉過去大家對於公廁空間狹小、髒亂的印象,環境部「特色公廁推動計畫」,補助地方政府設置結合在地景觀的特色公廁,6年至少投注6億元,截至目前已有75個案件申請,初步初審入選25座,仍在評選階段;計畫目標完成建置至少30座特色公廁,讓民眾願意安全、舒適、有尊嚴地使用公廁。
環境部說明,特色公廁精神有6項,包括「特色營造」例如公廁內、外部融入建築美學或當地文化特色;「創意設計」結合租賃或認養廣告、創意設計或特殊建材,讓如廁變得舒適;「友善服務」建造親子、性別、無障礙含人工造口等友善公廁,提供衛生相關用品;「智慧管理」導入廁智慧化管理,像是空氣品質通風性感測、人流數量感測、如自動化沖水設備等;「綠色營造」,採用綠建材、綠建築設計、太陽能發電設施及儲能系統等,容易維護更新延壽使用;「永續經營」可結合廣告或周圍商業經營,創造營運自償性,或由民間或企業團體認養。
環境部指出,這項計畫採地制宜,打造融合在地文化、景觀、生態環境具示範性的公廁,並在過程中邀集民眾參與,引發民眾關注,營造在地特色亮點。因應氣候變遷及淨零轉型,結合節能、省水等設備,調適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建立韌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環。
性友善方面,環境部今年至 118 年投入新臺幣 2 億 8,035 萬元,讓全國性別友善廁所的數量從今年初643座,目標 118 年增加至 1,246 座。除了加強公共廁所的完善程度和安全性之外,也希望能兼顧性別平權,打造更加性別友善的公共空間。
顏旭明表示,環境部盼提升臺灣「如廁文化」,在硬體上考量到所有使用者,增加如身體不便者、性別友善的廁所等;也請民眾養成正確如廁習慣,包括蹲式廁所方向正確,坐式廁所不蹲在上面,自己弄髒自己清,並向清潔人員說「真乾淨,謝謝您」表達尊重與感謝,全民一起參與維護,共同提升我國公廁品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