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 連四揚
根據中央銀行最新統計,9月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量大幅增至24兆4,566億元新台幣,月增率達5.98%,創近半年新高。央行分析,新台幣在9月底較8月底升值1.36角,銀行美元存款增加,以及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即將啟動降息等多重因素影響,使9月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量連續四個月呈月成長。
央行官員指出,9月份換匯交易量明顯增加,主因是銀行間美元存款增加,金融機構運用帳上多餘的美元資金進行短期換匯操作,以賺取利差收益。這類交易多屬短期套利性質,並不涉及重大部位風險。此外,企業客戶預期聯準會降息,紛紛提前進行換匯布局,也推升市場交易量。
進一步觀察交易結構,9月本國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量占比高達74.35%,外國及大陸地區銀行在台分行則占25.65%。交易量前五大銀行分別為中國信託、永豐銀行、國泰世華、法國巴黎銀行及台新銀行,合計占整體交易量的44.20%,顯示市場高度集中於幾家主要銀行。
回顧今年以來的走勢,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量在3月創下高峰,達25兆925億元。不過,4月美國總統川普突宣布所謂「解放日」,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美元貶值、利率預期混亂,銀行與企業對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轉趨保守,當月交易量驟降至22兆2,852億元,月減11.19%。5月情勢更顯低迷,交易量進一步跌破20兆,降至19兆6,737億元,創今年新低。
隨著市場情緒在6月後回穩,新台幣與美元的匯率波動帶來新一波換匯契機,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量重新站上20兆大關。自此之後逐月走升,至9月已逼近年初3月時的高點。
央行官員分析,換匯交易量長期穩居前段班的銀行,多為具備成熟外匯風控與全球布局的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