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作品背後的冷酷真相!《小甜甜》2作者為「這事」反目成仇 作品從此不見天日
經典少女漫畫《小甜甜》是台灣許多5、6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改編成動畫後,就連許多七年級生小時候也聽過電視中傳來「有一個女孩叫甜甜」的歌聲。然而,不知什麼時候起,這部擁有莫大影響力的作品卻忽然在讀者、觀眾面前徹底銷聲匿跡、再無音訊。近日,動漫YouTuber「Billy」在他的頻道「Comic名作復活」中整理出這段如今已經鮮少人知,卻同時也是堪稱日本ACG歷史上最讓讀者們扼腕的故事。
據了解,《小甜甜》(日語:キャンディ♥キャンディ)是由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優美子擔任原畫、兒童文學作家水木杏子(本名名木田惠子)為原作的漫畫作品。原作自1975年4月開始連載,到1979年3月結束,共發行了9本單行本,總銷量超過1200萬冊,並從1976起開始在電視台上播映改編電視動畫。
《小甜甜》的故事融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空背景,又環繞愛、友情與成長發展,從漫畫時期便大受讀者歡迎,其中單行本第7集發行時更是寫下日本漫畫史上首本「初版印量達100萬冊」的驚人紀錄。改編成全115集動畫後更是大獲好評,華視曾經在1979年7月將該動畫首度引進台灣,之後在1981到1989年間又重播了5次之多。由於在台播映時間橫跨10年,使得台灣1960~1980年代出生的民眾幾乎都曾是這部作品的觀眾。
然而,Billy在「Comic名作復活」指出,《小甜甜》的爆紅並不僅僅侷限於日本一地,當時在法國、印尼等地都曾掀起《小甜甜》熱潮,周邊商品涉及的龐大商機,更是超過百億日圓。漫畫作者五十嵐優美子為此鼓動原作水木杏子與講談社解約,與五十嵐優美子重新簽訂新合約,要求所有周邊產品授權僅經2人同意,撇除掉中間人(原本由講談社擔任的角色)的監督與仲裁,也為日後2人的分道揚鑣種下隱憂。
新合約中,部分收入分配條款本就有爭議,如只使用作品插圖的周邊產品,收入中五十嵐要占走80%,水木僅得20%。再加上五十嵐各種蓄意的侵權操作,如她曾在未經水木同意的狀況下,私自授權廣告公司開發作品周邊商品,又以個人名義成立公司試圖壟斷部分地區版權。當水木發現以上行為後,遭到五十嵐單方面解約,2人因此鬧上法院。
五十嵐為了獨佔《小甜甜》的利益,在法庭上聲稱水木撰寫的劇情「只是草稿」,若非自己一手打造角色設計、人物長相、掌控故事節奏,就不可能有大紅大紫的《小甜甜》誕生,以此堅稱自己是作品的唯一作者,全面否定了水木的創作者身分及貢獻。
不過,日本法院最終判定水木杏子勝訴,宣布《小甜甜》系由小說手稿改編而成,屬於小說與漫畫的二次創作,水木做為作者之一的身分不容否認,並禁止五十嵐單方面銷售相關商品,並要求就她侵權販售的周邊產品收入賠償水木應得的損失。
五十嵐優美子雖然在版權訴訟中三審皆敗,然而她並未就此悔改,反而繼續畫與小甜甜神似的角色繼續賺錢,這種做法終於徹底激怒了原本還抱有一次合作希望的水木杏子,此後《小甜甜》的一切版權運作再有沒有獲得過2名創作者的同時授權,而這部曾經深深影響一代讀者的名作也就此被封印,再也無法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