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中共「東風-100」超音速巡弋飛彈
據《南華早報》在2025年8月11日的報導指出,中共在紀念解放軍建軍98週年的紀錄片中發布了罕見的「東風-100」(DF-100)長程超音速巡弋飛彈的作戰影片與畫面,也在畫面中呈現出該型武器的規格與機動性能。例如:「東風-100」可從公路機動車輛或轟-6N轟炸機發射,也可從空中發射而射程可達約6千公里;此外,影片中顯示的尖錐形彈頭和超大尾翼凸顯了其機動性和突防能力,而城市發射場景則展現了其在複雜地形中的機動性和生存能力。可預測的是,一旦「東風-100」確定進入服役階段,此將會對在印太地區的美國軍艦和軍事基地構成重大威脅。就該影片中所呈現的訊息,「東風-100」在中共國防戰略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快速、遠程打擊平臺,其目的不外乎就是企圖發動波浪式攻擊,並壓倒西太平洋第一島鍊和第二島鏈上由美國主導的的層層防禦,使其無法做出反應。
從技術層面觀察,「東風-100」飛彈可視為中共在遠程精準打擊領域的重要代表性武器之一。作為一種具備「高速防區外打擊」(Stand-Off Strike)能力的武器系統,該飛彈被中共納入戰區聯合作戰與戰略嚇阻體系之中,凸顯其在「積極防禦」思維指導下「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的戰略地位。根據2019年中共國慶閱兵的公開展示,外界推測其射程約為3至4千公里,該型飛彈採吸氣式超燃衝壓引擎(Ramjet engine)驅動,飛行速度可達高超音速臨界的4馬赫等級,比起彈道飛彈和極音速飛彈造價更便宜。
其搭配高精度的末端制導系統,發射後可以紅外線成像、衛星、慣性導引等多種方式鎖定目標,使其能夠在約40分鐘內對遠程目標進行精準打擊。這種速度比中共最先進的「鷹擊-12」(YJ-12)反艦飛彈的3馬赫末端速度更高,這種速度可能連美國神盾系統都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反應與攔截。
就戰略層面而言,據美國空軍大學(Air University)中國航太研究所(China Aerospace Studies Institute)於2020年所發布的報告指出,「東風-100」巡弋飛彈已部署於中共火箭軍駐紮於山東省中部的第656旅,並被評估具備達成「完全作戰能力」(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的潛力。「東風-100」的出現不僅大幅提升了共軍遠程精準打擊與嚇阻能力,而且讓共軍能夠對印太地區的關鍵目標進行快速與精準打擊。此一發展對區域軍事平衡與戰略穩定構成深遠影響,亦有可能成為改變中共武力投射態勢的重要工具。若上述相關性能諸如射程、速度與精準度均能如外界推測般實現,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沖繩與關島主要軍事基地,以及臺灣、日本、韓國與菲律賓的後勤補給樞紐,都將被納入其打擊範圍之內,這將對美國及其盟友在印太的戰略布局造成直接的軍事挑戰。
要因應中共「東風-100」這種先進飛彈的威脅,我國可以從多個防禦層面來因應,大致上包括:提升空中預警能力、強化重層防空系統,以及爭取對外情資協作。分析如下:一、提升空中預警能力:由於東風-100飛行速度快,造成可攔截反應的時間極短,因此強化「早期預警」能力至關重要,例如:強化臺澎防禦的雷達監控網、整合海空偵察,以及以電子戰干擾或破壞飛彈的資料鏈、末導雷達與紅外線導引等。二、強化重層防空系統:面對超音速飛彈,建立一個多層次的攔截網是必要的,例如:改良與增購增程型「愛國者」飛彈系統、加速發展「天弓」系列等國產防空飛彈,以及要考慮到「東風-100」可能從海上發射,因此需強化海軍艦艇的防空能力。三、爭取對外情資協作:像是爭取與美日等盟友建立熱線或情資快軌、爭取預警共享與攔截節點協同(含太空與海上前沿),以及爭取針對「高速巡弋飛彈防禦」的聯合兵推或可行的聯演等。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資源所副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