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啤酒有傾銷事實 台灣釀酒商協會籲課稅保護本土市場
財政部關務署今天(24日)宣佈對中國大陸產製進口啤酒最後認定有傾銷事實,本會對主管機關,以及所有關心產業困境的委員、社會各界表示誠摯感謝。
主管機關於傾銷最後認定階段,依法定程序向中國大陸涉案廠商進行實地查證,其調查結果顯示,百威關聯製造商最終傾銷差率為31.3%、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最終傾銷差率為19.13%、未配合調查廠商51.94%,顯見其確實存在中國大陸啤酒低價傾銷台灣市場之事實。主管機關另指出,部分進口商於反傾銷調查期間,涉及短時間大量進口涉案貨物情形,符合回溯課徵之要件。
台灣釀酒商協會再次聲明,國產啤酒不會畏懼國際市場的挑戰與競爭,但國產啤酒也絕對不會向違反WTO規定的低價傾銷行為妥協。
台灣釀酒商協會表示,財政部傾銷調查的最終認定,證實中國大陸製啤酒一直以來以低於市場正常價格傾銷台灣,違反市場經濟下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此外,部分進口商無視調查期間之規定,意圖趕在臨時課徵反傾銷稅生效前大量進口,公然挑戰反傾銷制度意圖甚明。中國大陸啤酒今年5月較去年同期增長達59%、6月更是暴增達110%,對台灣本土啤酒市場構成極為重大之威脅。
台灣釀酒商協會指出,中國大陸製啤酒多年來透過低價傾銷手段滲透台灣市場,使得台灣成為中國在全球最大的啤酒出口國,2025年上半年中國啤酒佔進口比例不僅飆破 7 成,整體市占率更是超過39%,已經嚴重打擊台灣本土及其他進口啤酒市場。
台灣釀酒商協會強調,中國政府大規模補貼造成製造業產能過剩已是全球問題。中國大陸製啤酒不僅在生產廠商受有中國政府長期補助,更在上游原物料麥芽、鋁罐及玻璃瓶等主要供應鏈中,均有中國國企或鉅額補貼予以支持,長年嚴重扭曲市場機制。
與此同時,中國非但持續禁止台啤、臺虎等我國啤酒輸往中國,中國製啤酒更長年以國際品牌或台灣在地元素為包裝,企圖混淆消費者對啤酒生產地認知,形成對台灣啤酒產業的多重打擊。
台灣釀酒商協會認為,傾銷差率的認定基於法律規範,雖未能如實反應雙邊不公平貿易的事實以及中國政府大量的干預行為,但仍能部分遏止涉案廠商的低價傾銷,有助於緩解台灣啤酒產業短期面臨的沈重打擊。
台灣釀酒商協會說,本日傾銷最終認定是導正不公平貿易相當重要的一步,本會感謝財政部本於事實基礎、詳實調查,也讓國際社會和各界清楚意識到,台灣政府依法拒絕不公平貿易的決心。
目前該案後續將由經濟部國貿署依法進行產業損害最終認定,台灣釀酒商協會將持續積極配合主管機關調查,盼望能夠盡快完成所有調查程序,依法課徵反傾銷稅及回溯課徵,以達導正市場經濟公平之目標,也才成真正保障消費者多元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