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少乾旱土耳其又攔水建壩 伊拉克水危機
17 觀看次數阿拉伯河河水鹽化,導致伊拉克南部大城巴斯拉的民眾,被迫買水來用,並須支付 越來越高的水價,每人1個月就要花上38美元,約合新台幣1000多元,民眾普遍難以負擔。地方水利官員指出,由於降雨減少、乾旱,加上土耳其在河川上游興建水壩,使得原本就稀缺的水資源,更加難以取得。
因為沒水喝 而走上街頭,伊拉克民眾正面臨嚴峻的缺水危機。
民眾 納吉:「我們一直都要買水來用,不只是現在,每周要花上五、六千第納爾(約4.5美元),但水根本不夠,我們現在連盥洗,都不敢用原本的水了,我沒有退休金,什麼都沒有,要從哪裡弄錢呢,1個月光買水,就要花上5萬第納爾了(約38美元)。」
飽受缺水所苦,民眾指出,過去的水,水質好、又乾淨。但現在變得又鹹又髒,倒在街上曝晒,水中的鹽分就會顯現出來,讓人完全無法忍受。
水利計畫負責人 亞拉拉:「以前的人均用水,配額約為350公升,但因全球暖化,導致供水量減少,人均用水配額,下調至250到300公升,當然,由於目前發生的危機,民眾實際獲得的配額,一定還會減少。」
伊拉克第2大城巴斯拉,主要依賴阿拉伯河、以及1997年建造的人工運河,從底格里斯河引水。
然而,降雨量減少,加上乾旱、以及土耳其興建水壩,導致阿拉伯灣的海水,湧入阿拉伯河,河水鹽度才會高到前所未有的水準。
「伊拉克仰賴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但近年來,河水不斷減少,上游國家,土耳其和伊朗(攔水),也加劇伊拉克的缺水危機。」
為了因應危機,伊拉克政府承諾在巴斯拉,建造1個價值約30億美元的海水淡化廠。但這項工程,至少還需3年才能完工。在此之前,民眾仍將面臨日益嚴重的用水危機。
自動播放下一則
沒有留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