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爭議事件簿:這場萬博究竟為誰而辦?
備受全球觀光客期待的「大阪關西世博會」(又稱 2025 世界博覽會、萬國博覽會,下稱萬博),自籌備初期便話題不斷。
開幕前,萬博邀請各國網紅搶先進場拍攝宣傳短片,成功在社群平台掀起一波熱潮;然而,近期卻因建築物「大屋根」出現嚴重蟲害,以及噴水廣場水源遭驗出含有引發退伍軍人症(Legionellosis)的病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這些負面新聞不僅令民眾對萬博的觀感再度出現動搖,也讓許多原本對日本抱持「乾淨、安全」印象的海外觀光客感到失望。尤其是在社群媒體快速擴散的時代,這些消息所造成的形象損害更是不容小覷。
事實上,大阪作為萬博舉辦地的決定,自 2014 年至 2017 年期間,便在日本國內引發激烈討論。當時,萬博的主題設定、預算編列、建設開發與環境永續等議題,皆成為社會各界爭論的話題。有人認為萬博有助於地方經濟復興與國際形象提升,也有人質疑其花費龐大、實質效益有限,甚至可能重蹈覆轍、走上過去大型活動後場地閒置的老路。
那麼,為何世界級的萬博最終會落腳於大阪?這一決策背後,經歷了哪些政治與經濟的拉鋸和妥協?如今面對接二連三的負面報導,大阪萬博是否仍能扭轉形象、重獲民心與國際信任?本文將帶您回顧籌備歷程,並深入剖析其爭議與挑戰,試圖從中理解一場世界盛會在現代社會所承載的多重意義。
選址大阪是為了與東京對抗?
大阪被選為 2025 萬博舉辦地。圖/joecooljapan@Shutterstock
大阪被選為 2025 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地,其背後有多重因素。
首先,是來自關西經濟界的強力支持。關西經濟聯合會與大阪商工會議所等團體,長年以來一直致力於對抗東京一極集中的趨勢,並將「重振大阪」作為重要目標,積極推動萬博申辦。此外,1970 年大阪萬博的成功經驗也深植當地民眾記憶之中,這股情感亦促使了再次於大阪舉辦萬博的呼聲。
進一步來說,當時的大阪府知事、市長及日本維新會的領導人,將萬博申辦視為城市再生的重要計畫,積極向中央政府施壓。地方政府與經濟界的協力推進,最終促成日本政府於 2016 年正式對外宣布參與申辦。
作為會場候選地的「夢洲」,原為位於大阪灣的一處工業廢棄物填埋場(填海造陸地區),長期以來面臨再開發課題。當局亦藉由萬博的舉辦,計畫推動基礎設施整備,並與未來的綜合型度假村(Integrated Resort,簡稱 IR)發展相結合。此計畫與政府提出的「Society 5.0」成長戰略及地方創生政策方向一致,因此大阪被視為合適的舉辦城市。
反對聲浪未曾停止
然而,當時也存在不少反對與憂慮的聲音,從日本國內確定要和他國競爭舉辦權,一直到確定成為主辦方,甚至到開始興建場館、正式開幕,持續都有反對聲浪出現。而被提出的質疑主要有三大方向,分別是「財政面向」、「環評面向」與「政治面向」。
一、財政面向:建設進度落後,屢屢增資成「吞金巨獸」
耗資百億日圓的「大屋根」,成為萬博的爭議之一。圖/Shawn.ccf@Shutterstock
萬博從一開始建設進度就嚴重落後。無論是主場館的施工進度,還是各國參展館的興建狀況,多數皆出現明顯延誤。在開幕前,引發外界對萬博是否能如期於 2025 年盛大開幕,抱持懷疑。
與此同時,不斷膨脹的建設預算也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根據相關報導,截至 2023 年,整體預算已較最初估算增加近兩倍,主要原因包括通貨膨脹、勞動力短缺、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建築設計日益複雜化等因素。此等財政負擔無可避免地轉嫁至納稅人身上,許多民眾對此感到不解,批評萬博早已淪為一個「吞金巨獸」,不斷耗費公帑,卻看不到對等的社會回報。
更具爭議的是此次萬博的建築焦點 ──總耗資高達 334 億日圓的大型木構建築「大屋根」。原本被視為象徵性亮點的「大屋根」,在活動結束後預計將進行部分拆除,此舉不僅被批評為資源浪費,更引發輿論譏諷政府是在「拿納稅人的錢開玩笑」。
對此,大阪地區也出現了希望保留「大屋根」作為永久性地標的聲音。有在地人士提出:「既然花了這麼多錢興建,為何不乾脆保留下來,讓它成為大阪的新象徵,像 1970 年大阪萬博遺留下來的『太陽之塔』那樣,繼續為城市帶來文化價值與觀光效益?」
然而,根據大阪府木材聯合會高層的說法,實情遠比外界想像中複雜,「如果萬博結束後就將大屋根閒置不管,可能兩三年內木材就會開始腐蝕損壞。即便計劃保留部分結構,也僅能維持約 20 年壽命。」若要讓其如「太陽之塔」般成為歷久彌新的地標,就必須持續投入高額成本進行專業的防腐、防蟲與維護工程。
換言之,即使部分保留成真,未來依舊需持續付出高額維護費用,才能延長其壽命。這樣的現實情況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 ──所謂的「公共建設」,究竟該追求短期形象工程,還是應以長遠效益為優先?大阪萬博無疑正處於這樣的財政與價值判斷「十字路口」。
二、環評面向:地基下陷、土壤液化風險高
大阪世博的舉辦地「夢洲」。圖/joecooljapan@Shutterstock
大阪萬博的舉辦地「夢洲」,原為工業廢棄物填埋場,地質條件複雜,地基下陷與土壤液化的風險自初期即受工程界關注。除此之外,夢洲本身位處海港邊陲,一旦遭遇地震或海嘯等天災,場內數萬名人流的疏散更是重大挑戰。不少專家指出,選址夢洲是否合理,堪稱此次世博規劃中最根本、也最具爭議的環節。
更令人擔憂的是,工程進度不斷延宕、建設費用屢屢追加,至今已有批評聲音稱之為「稅金黑洞」。從場地整地、基礎建設到交通運輸網的銜接,投入資源龐大,卻難以看到對應的成果,亦讓民眾對政府財政運用產生高度不信任感。
夢洲的未來規劃也備受質疑。世博結束後,該地預計引進綜合度假區,其中包含賭場設施。這樣的後續開發安排,使部分輿論批評萬博不過是為賭場開發鋪路的「前哨戰」。以城市行銷包裝大型活動,實則推動高風險的土地開發,這樣的手法引發環境保護不足、公共利益優先順序錯置的爭議。
值得一提的是,大阪並非首次面對填海造地所帶來的沉降問題。關西機場同樣是填海造陸工程的產物,從啟用以來便持續面臨地層下陷挑戰,當地工程單位持續透過監測、補強工程減緩下陷速度。截至 2023 年,雖然地基仍緩慢沉降,但仍維持在可控範圍之內。然而夢洲的地質情況與面臨的開發強度截然不同,面對未來更高密度的開發與大量人流,是否能如法炮製關西機場模式、確保整體安全與可持續性,仍有諸多不確定因素。
三、政治面向:萬博與維新會的關係
綜合型度假區(IR)的規劃藍圖。圖/取自 ORIX 官方網站
更敏感的議題,則是萬博與日本維新會(維新の会)之間的密切關係。大阪府與大阪市的首長職位,長年皆由日本維新會掌握,而 2025 大阪關西世博會的申辦與籌備,也是在維新會的主導下展開。
正因如此,萬博成功與否,很容易被外界視為維新政權的「政績象徵」。這也導致部分在野黨、媒體乃至民眾質疑:「這場世博,是否只是為維新會而辦的活動?」試圖透過萬博的成功來強化維新會的政績,甚至牽動全國政治版圖。
萬博與綜合型度假區(IR)牽涉龐大的公共建設與預算支出,自然也引發外界對「利益輸送結構」的嚴格審視。部分媒體指出,與建設工程、廣告宣傳等相關的招標案,可能存在與特定企業或政治勢力過從甚密的現象,形成不透明的政商結合關係。
日本維新會將萬博與 IR 並列為「推動大阪成長的願景計畫」,但在批評者眼中,這些大型計畫更像是維新會刻意打造的政績工程,意圖藉此強化政治聲望與政黨支持度。還有人指出,在中央與地方政府提供大量資金支援、人力協助的同時,最終的政治紅利卻可能集中於維新會,讓公部門的資源配置偏離中立性與公平性原則。
萬博現正面對哪些挑戰?
自計畫啟動以來,大阪萬博爭議不斷,外界普遍不看好。然而,在一波波網紅與社群媒體宣傳下,主辦方仍積極向「營運黑字」的目標邁進。
根據萬博協會最新公開數據,截至 2025 年 6 月 6 日,已售出超過 1,300 萬張入場券,距離盈虧平衡所需的 1,800 萬張仍有近 460 萬張的差距。面對媒體輿論與負面消息持續發酵,最終能否逆風翻盤、創下佳績,仍是未定之數。
更現實的考驗,則是來自炎炎夏季的挑戰。隨著日本即將進入高溫時節,已有多名參觀者表示場內遮蔽設施嚴重不足,加劇日照曝曬的不適體驗。若未能及時改善,勢必衝擊後續入場意願。此外,場內「大屋根」下搖蚊滋生問題,以及噴水廣場的水源衛生安全,也成為主辦方必須積極解決的危機。
夢洲的未來,以及賭場開發爭議
回顧整體過程,萬博所面臨的問題橫跨財政負擔、環境風險、行政效率、社會信任乃至政治動機 ──層層交錯,環環相扣。即便萬博最終順利閉幕,真正的考驗也才剛剛開始:夢洲的未來,究竟該往何處去?
目前規劃中最具爭議的,是萬博結束後預定引進 IR 計畫,其中包括賭場開發。這一發展方向不僅與「永續都市」、「未來社會」的初衷產生明顯落差,也引發是否將公共建設淪為財團與政商結構利益交換場域的質疑。如何在開發與保護、經濟誘因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大阪與中央政府難以迴避的長期課題。
若要真正贏得國民的理解與支持,主辦方與政治領袖們必須直面這一切,不可再模糊回應、迴避責任。他們必須明確表態:萬博不該成為少數政治勢力的形象工程,而應是全體國民共同討論未來、參與公共決策的平台。唯有回歸公共利益導向,萬博才能承擔起其所宣稱的「為未來社會而舉辦」之名。
那麼,問題來了:夢洲,真的有可能成為「閃耀的未來社會」的象徵嗎?
這不只是政府的課題,更是每一位擁有投票權的日本公民,甚至身處同為民主體制的台灣公民,都應該深思的時代選擇題。萬博所揭示的,不只是大阪的發展選擇,也映照出台灣在城市治理、重大建設與公民參與上的種種路徑。與其置身事外,不如以萬博為鏡,思考我們自己對未來社會的想像、期待與責任。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大阪世博爭議事件簿:從「吞金巨獸」到夢洲賭場,這場萬博究竟為誰而辦?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從「地盤沈下」到「夢想島嶼」,大阪人如何迎接 2025 年世界博覽會?
●別於主流「唱衰論」,直擊學生積極響應、在地人心中真正的「大阪世博」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