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講N遍了還不聽!兒子到底想要我怎樣?」原來比起同理,「行動」更重要!

三采文化

更新於 06月04日06:14 • 發布於 06月05日10:00

文/《兒子到底在想什麼? 當媽媽不崩潰,男孩教養說明書》/崔旼俊 著

所謂的「男孩行動教養」,就是正確地給予指示,清楚且溫和說明為什麼有這樣的指示,如果不依照指示來做,媽媽就會如何應對。

不是說不能溫柔對待孩子或同理孩子,而是必須要認清一個現實——單純以溫暖和愛來教養孩子並不容易,特別是當你的孩子是男孩時。兒子會去挑戰媽媽的底線,如果沒有合適的制止方法,媽媽很容易有無力感。若是你家裡有個調皮的兒子,父母一定要學習不傷害孩子又能溫和制止他的方法。

男孩行動教養四方針:指示、說明、告知、執行

下面是媽媽與兒子間經常出現的場景。

1. 俊俊,要跟媽媽一起刷牙嗎?→提議
2. 刷牙俊俊的牙齒才不會爛掉。你要不刷牙,最後去醫院嗎?要去醫院找牙醫喔?→說明
3. 俊俊,媽媽講很多遍了。再這樣下去,媽媽要生氣囉。→告知
4. 崔俊俊!媽媽真的要生氣了喔?→憤怒

一般來說,媽媽之所以常在育兒時怒火中燒,是因為媽媽總是在重複提議、說明、告知、憤怒這樣的流程。而男孩行動教養的基本重點是除去憤怒情緒。憤怒是一種信號,例如「我這麼生氣,你看不出來嗎?」之類的話;但其實媽媽只要說出來,並以「你現在可能沒有辦法調整,我來幫你」的協助角度直接執行就沒事了,只是要媽媽壓下不斷上升的怒火並不容易。

我也曾這樣對兒子大發雷霆。那天我正在開車,突然間車窗被打開,兒子開始往窗外丟垃圾,看到這一幕真的很讓我生氣。即使我不斷警告他不可以這樣子,兒子也沒把我的話聽進耳裡。

這種情況無論是誰都會抓狂吧?然而我會特別生氣是因為「我正在開車」。在只能以聲音表達憤怒,無法用其他方法阻止兒子行為的情況下,除了生氣還能怎麼樣。因為對我來說,除了「表現憤怒」外,我沒有其他方法了。但如果我們擁有不生氣也能有效制止兒子行為的方法時,就會更加有餘裕。因為我們掌握了不生氣也能制止兒子的關鍵。現在來回頭看,每次說刷牙就想逃避的俊俊。這是一般媽媽常用的溝通方式:

媽媽:俊俊啊,現在來刷牙吧?→提議
兒子:等一下啦,我先做完這個。→逃避
媽媽:你不刷牙,之後要去找牙醫喔。→說服
兒子:等一下啦,這個我還沒做完。→逃避
媽媽:俊俊,你從剛剛就一直在玩啦。要玩到什麼時候?→告知
兒子:等我把這個做完嘛!→逃避
媽媽:太過分了!媽媽要生氣囉!→憤怒

一般的管教,之所以會以「憤怒」收尾,是因為媽媽想要用「話語」來解決問題。用「你應該聽得懂我講的話吧?」的想法來提議、告知,最後就變成憤怒。所以,不妨試著改成這樣:

媽媽:俊俊,那個做完就刷牙喔。→指示
兒子:等一下,做完這個就好。→逃避
媽媽:很好。現在做完了呢,去刷牙吧。→說明
兒子:等一下,我還沒好啦。→逃避
媽媽:俊俊,媽媽現在數到3,不停下來的話,我會把你抓進廁所幫你刷牙喔。→預告
兒子:等我做完這個嘛∼∼逃避
媽媽:1、2、3。還不停下來嗎?媽媽來幫你。→執行

像這樣倒數計時再行動,後續的教養就會簡單許多。因為兒子學到了如果不聽媽媽的話,就會發生下面這樣的事——媽媽雖然不會生氣,但是會直接把我拉去______。之後,在媽媽說出「再不聽話,我就要______」的預告前,就能看到兒子大聲回應「好!」起身動作的模樣。

請記得,兒子的教養核心不在於「同理」,而是「行動」!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兒子到底在想什麼? 當媽媽不崩潰,男孩教養說明書》/崔旼俊 著

延伸閱讀:鼓勵也沒用,兒子就是不想學,該怎麼讓他對學習有興趣?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樺加沙颱風釀災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彩券行傳奇!埔里「鑫來旺」締造全台唯一「四彩大滿貫」紀錄

聯合新聞網
02

行動電源別亂丟!4大NG習慣恐釀火災,養成「充飽即拔」好習慣!

媽媽寶寶
03

堰塞湖危機未除 解除「紅色警戒」3條件曝光

EBC 東森新聞
04

好市多上架「超狂冰淇淋機」! 她驚呼:是成人家家酒

EBC 東森新聞
05

花蓮堰塞湖17死!衛福部明啟動公益募款「4管道一次看」四大超商都可捐

三立新聞網
06

送黃金項鍊給大姑當新婚禮!婆婆酸「笑死人」 人妻1句話打臉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