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日本老闆在台灣餐飲業「屹立不搖」的祕訣

換日線

更新於 06月20日10:28 • 發布於 06月04日10:39 • 佐藤峻/日本人的台灣創業紀錄
日本老闆在台灣餐飲業「屹立不搖」的祕訣

大家好!我是目前在台灣經營數位行銷公司 applemint 的代表佐藤(Leo Sato)。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最近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在台灣餐飲業界中,那些能夠長期穩定經營下去的店家,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特徵 ──「二足草鞋經營法」。

二足草鞋經營法

日本諺語「二足の草鞋を履く」,原本指的是一個人身兼數職,尤其是同時擔任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難以兼顧的職責;但本文延伸而出的「二足草鞋經營法」,並非指隨便兼差,而是在本業穩定的情況下,積極挑戰其他領域,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像是 2024 年我曾舉辦的性教育活動,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因為如果沒有本業數位行銷公司穩定的收入作為後盾,我絕對無法貿然投入對許多人來說較為「大膽」的專案。

今年 4 月,我也在《AXIS》這本設計雜誌讀到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專訪,他提到,當初聽到「倍樂生(Benesse)」集團創辦人福武總一郎提出「要把直島打造成藝術之島」的構想時,心裡其實覺得「這怎麼可能成功呢?」安藤忠雄的自白令我有點驚訝,我原本以為像他這樣充滿創意的人一定會馬上贊成,沒想到當時的他其實有更多務實的考量。

不過,正因為福武總一郎有倍樂生這樣的本業支撐,他才有辦法承擔風險、長期投入「藝術之島」這樣的大夢想。這個例子也讓我聯想到,在台灣其實有不少餐飲業經營者,正是因為懂得善用雙主軸的「二足草鞋經營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中穩健成長。

展開新事業時,能否創造「綜效」最重要

在啟動新事業時,思考這項新業務如何與本業產生綜效(Synergy),是非常關鍵的。但說實話,即便頭腦裡明白這個道理,真正開始執行時,能真正做到這點的人卻不多,我自己也曾經是那個「知道但沒做到」的人。

若沒有事先想清楚,單純出於「就是想做」的新計畫,很容易最終只是在燒錢,根本無法與本業產生連結,白費力氣一場。因此,接下來我想分享一個在台灣真實且成功創造出「本業與副業綜效」的案例。

A 先生是一位居住在台北的日本人,他的本業是美容師。A 開了一間居酒屋,他本人並不常親自待在店裡,居酒屋主要是作為款待客戶與朋友的社交場所而存在。

有趣的是,A 非常懂得如何在客人之間建立導流與連結,他會在美容院向顧客介紹自己的居酒屋,同時也會向居酒屋的客人分享自己的美容院;透過這樣「雙向推薦」的模式,形成了自然且有效的相互導流。當然,由於他本人不常駐居酒屋,所以「居酒屋到美容院」這端的導流效果相對有限,但即便如此,仍舊有效。

A 利用餐飲場所作為人脈經營的場域,成功打造出讓朋友、顧客都願意再次光顧的機制。而這樣的做法,正是「以社交為核心、創造回流客」的經營典範。

我過去在日本秋田遇過的一位伺服器公司老闆,他的做法也非常相似。

那位老闆在秋田市中心經營了一間小酒吧,專門作為款待客戶的場所。他會帶著伺服器公司的客戶一起到自己的酒吧,不僅能更深入交流,還能鞏固客戶關係,同時讓酒吧的經營能穩定發展。

而這樣的做法就是所謂的:透過本業開發客戶 → 透過副業(餐飲)深化客戶關係 → 進而強化雙方之間的合作與黏著度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到,當本業與副業能彼此串連、相輔相成時,所產生的綜效遠比單打獨鬥來得強大。這不僅能最佳化資源利用,也能打造出更有韌性與深度的商業模式。

不被店址偏遠給限制的「回流機制」

再舉另一個案例,在台北,有一家由日本人經營的居酒屋,儘管位於交通不便的地點,但在競爭激烈、店家汰換率極高的台灣餐飲市場中,這間店經營了超過 10 年,至今仍屹立不搖。

老闆曾透露,由於店址偏僻,若是換成其他人在這裡開餐廳,恐怕很難撐得住。說真的,我自己也認為,若不是這位老闆,這個位置的餐廳大概早就經營不下去了。

也許房東也明白這樣的情況,且與老闆的關係特別良好,因此這間居酒屋多年來並未面臨租金調漲或被迫搬遷的情況,租金也相對便宜。在台灣,很多餐廳每到續約時租金就被大幅調漲,最後不得不遷址重來,這家店成了例外。

話說回來,不只是餐廳,辦活動也是一樣的道理 ──「要能夠每週、每天穩定吸引客人」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挑戰。原因很簡單,人類本來就是容易遺忘的生物,即使餐廳再怎麼好吃,若沒有強烈的理由或習慣,幾個月甚至幾年沒去光顧,對多數人來說都是正常現象。

那麼,老闆是如何因應這個「人會忘記」的現實,穩定保持客源的呢?我認為,關鍵就在於「音樂活動」。

由於老闆本人熱愛音樂且活躍於音樂圈,透過音樂認識了許多朋友與夥伴,因此這間居酒屋幾乎每週都會有音樂圈的人來訪,自然而然地成為音樂愛好者的聚集地。

儘管我不確定老闆當初是否有意識地把音樂、餐飲結合在一起經營,但從結果來看,他的確成功打造出一個「音樂 X 餐飲」的絕佳綜效模式。透過音樂活動,他不僅讓店內維持活力,也營造出一個讓人願意每週報到的社群,這正是一般餐廳難以做到的「回流機制」。

這樣的例子再次證明,將本業之外的興趣或副業融入餐飲經營當中,的確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以及長期經營的穩定基礎。

眼光容納不同領域,能為經營帶來新可能性

前陣子,我一位熟識的朋友在台灣經營的餐廳,關門歇業了。這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在台灣持續經營事業的難度。

這位朋友對飲食的講究可說是非常執著。當初開店時,他堅持使用當時在台灣市場上幾乎找不到的蔬菜。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親自找上願意合作的農家,從零開始契作(contract farming)這些蔬菜,展開了非常不容易的挑戰。

不僅如此,他也經常外出品嚐各種美食,甚至每個月至少安排一次海外旅行,只為了親自體驗世界各地的料理,豐富自己經營餐飲的靈感。他總是盡量節省交通與住宿費用,把更多預算投入在「吃」這件事上,這樣的堅持與熱情,著實令人佩服。

然而,即便他付出了如此多努力,最後仍不得不做出結束營業的決定,這也再次反映出商業世界的殘酷現實。不過要補充的是,這次關閉的只是他旗下眾多餐廳中的一家,他在台灣依然擁有約 5 家分店,所以並不是完全退出市場。

與其他雙主軸經營的老闆們不同,這位朋友算是少數完全專注於飲食產業的經營者。在這裡,我並不是想說「只經營飲食就會失敗」,而是透過這篇文章提出一個觀點:有時候,正如前面介紹過的例子一樣,嘗試把眼光投向「飲食以外的領域」,也許能為經營帶來新的可能性。

舉例來說,我個人就常常想 ──如果能投資自己喜歡的餐廳該有多好。

如此一來,未來當我需要與從日本來的客戶聚餐時,就能毫不猶豫地選擇自己投資的餐廳。不僅解決了選餐廳的煩惱,同時也能直接為自己參與的事業帶來營收,達到雙贏。若能辦到,這正是一種「數位行銷 X 餐飲」二足草鞋經營法的實踐。

時代已經改變,跨界經營不再是禁忌

過去在日本,職業運動員如果從事本業以外的事務,常被認為不是件好事。但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像是足球名將本田圭佑、長友佑都等人,皆已積極投入投資與創業領域。

而在美國,NBA 球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更是跨足酒類事業、耳機品牌 Beats,甚至還投資了英超豪門足球隊利物浦(Liverpool),展現出多元經營的思路。

時代的確已經變了。

我也自我期許能順應這樣的潮流,在台灣創造出屬於自己、融合數位行銷與餐飲的新綜效與價值。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揭開日本老闆在台灣餐飲業「屹立不搖」的共同祕訣──二足草鞋經營法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我們這桌不喝了」:一場日本企業家聚餐,揭開在台創業的集體焦慮
●日商為何紛紛來台發展?許多日本老闆不會告訴你的真相──而這也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