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肖商SRF戴奧辛超標57倍 環境部補破口
[NOWnews今日新聞] 「燒SRF不是再生能源,應修法刪除不當定義!」今(2025)年5月14日,立委陳昭姿召開「SRF 的爭議與挑戰」公聽會,環境部、經濟部、學者與環團齊聚一堂,研議SRF應比照國際,排除再生能源範疇。
何謂SRF?全名為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 簡稱SRF),製造原料為廢紙、廢塑膠、廢纖維、廢木材、廢橡膠等。上述廢棄物經分類、破碎、乾燥等前處理程序,再透過燃燒、純化及均質化等製程,轉換為可燃用的SRF。工業鍋爐、水泥窯業可使用SRF作為燃料,取代部分煤炭,符合《再生能源條例》廢棄物發電設備之定義。
立委籲SRF排除再生能源範疇 杜絕補貼濫用
這場公聽會聚焦討論SRF應修法排除再生能源範疇,陳昭姿直言,「燒SRF等於以『綠能』之名掩護『燒垃圾』之實。」她進一步提出2大質疑,首先,SRF實際上以塑膠、橡膠及PVC等含氯事業廢棄物所製成的燃料,燃燒可能產生戴奧辛與其他空氣污染,間接造成土壤與水體污染。第二,若不排除再生能源範疇,SRF廠商仍可申請綠能補助與國發基金等,痛批是政策漏洞,應杜絕補貼濫用。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過去曾統計國內多家SRF使用廠中,發現有一家廠商出現3次戴奧辛超標紀錄。謝和霖接受NOWNEWS專訪指出,我國SRF使用上問題叢生,必須將製造廠與使用廠分開來談。
謝和霖指出,高雄一家SRF製造廠商,到處亂收料源,包含電子廢棄物等,最後製成的SRF沒人要收,只能運到外縣市租一塊地非法棄置。
SRF使用廠方面,由於設置SRF鍋爐屬於發電設施,無須經過環評,因此空污排放標準沒有焚化爐嚴格,過去有廠商被抓到戴奧辛超標開罰等狀況,直到今年1月,環境部發佈SRF加嚴管制標準,亡羊補牢。
SRF廠商8家變66家 檢方查不肖商SRF超標57倍戴奧辛
事實上,SRF廠商從2019年至今數量大幅增加,連帶衍生出環保犯罪案,恐造成二次污染。
根據環境部統計,從2019年至2023年,SRF製造商從4家增加至47家,SRF使用廠從4家增加至17家,參與廠商從8家成長為66家,漲幅達6倍,1年有30萬公噸SRF,另有14家廠商將退場。
2023年10月30日,時任立委陳椒華召開記者會披露,位於台中大里區一家SRF製造廠「長新能源」,製程中未做好空污防治設施,造成惡臭屢遭鄰居檢舉。陳椒華指出,該廠位於僅允許輕微污染的乙種工業區,製程有塑膠、廢溶劑等高污染廢棄物,燃燒後恐釋戴奧辛及重金屬,與土地使用規定不符,要求台中市府勒令停工。
2022年8月25日,台南地檢署破獲一起以製造SRF、掩蓋非法棄置廢棄物案件。檢方調查,高雄溢豐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再利用名義非法處理廢棄物,涉嫌勾結下游廠商,於台南、高雄多處土地棄置廢木材、廢塑膠等約1.7萬公噸廢棄物,清理費估達1.7億元。
檢方查出,溢豐假借生產SRF燃料,實則將廢棄物非法傾倒、偽造去向,甚至開立虛假發票協助逃漏稅。檢方發現,溢豐所產製SRF不符合環境部規範,燃燒後戴奧辛超標57倍,形同假回收真污染,訊後依違反廢清法等罪起訴48人。
彭啟明帶隊體檢全台SRF廠 檢測規範比照歐盟
為改善上述SRF所衍生的管制問題,去(2024)年6月17日,環境部長彭啟明親自帶隊,與專家學者組成「SRF營運體檢輔導團」,花3個月調查全台SRF製造及使用廠,總共輔導48家製造廠、18家使用廠,並製作98頁「SRF體檢報告書」,今年1月14日公告上網,並召開記者會說明白皮書內容。
白皮書盤點目前SRF產能,估算料源尚有成長空間,以2024年為例,環境部盤點出SRF製造廠使用料源約34.2萬公噸,卻尚有27.2萬噸未進入製程。也有部分縣市規劃以一般廢棄物製作為SRF(約30萬公噸),但這些料源較為複雜,處理難度較高,業者需提升處理設備,才能製成合格的SRF。
針對SRF戴奧辛污染疑慮,今年1月,環境部宣布新管理辦法,從原料篩選、製程到使用全面加嚴,取消第5級氯、汞規範,統一比照焚化爐標準,戴奧辛排放一律限縮至0.1 ng-TEQ/Nm³。檢測頻率比照歐盟法規改為每年4次,並要求業者加裝監視器、污染防制設備,確保源頭與末端控管更透明、更嚴格,力求杜絕空污破口。
SRF政策為了讓可燃性廢棄物資源最大化,達到零廢棄之目的,但政策實施難以一步到位,透過各方利益團體、公民的監督下提出建議,讓制度討論更趨細緻化,達到兼顧經濟與環保的雙贏局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