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從Lawsnote判決到國際對比:爬蟲技術與著作權界線的台美異同

創業小聚

更新於 07月01日06:22 • 發布於 07月01日06:21 • 曾令懷

法律科技新創七法公司(Lawsnote)遭法源資訊提告侵權,2022年檢方起訴後,法院一審判決認定Lawsnote於2019年間重製法源公司部分法規沿革資料之行為,構成侵害著作權,對Lawsnote兩位創辦人分別判刑4年、2年,並賠償新台幣1.0545億元。

本案算是台灣首例因為爬蟲技術判重刑的案件,對於網路爬蟲技術以及著作權認定的看法,也為後續網路數位服務AI服務開啟更多討論空間。由於本案極具意義,《創業小聚》追蹤訪問了在台灣、加州與紐約執業的Alutw Law Offices PC主持律師呂馥伊,以及長期和政府打交道的新創公司應援科技創辦人蕭新晟。

從美國相關判例,看「資料開源」與著作權認定

在台灣,從來沒有智財案件的判決來到4年刑期跟破億元的賠償金,因此Lawsnote一案引起很大的迴響。許多人拿近期美國知名AI公司Anthropic的案例來比擬,美國法官William Alsup初判,Claude母公司Anthropic,自行購買坊間的書籍來訓練AI是合法的。

呂馥伊接受《創業小聚》越洋電訪時表示,Anthropic一案的討論的是「如何取得」訓練資料,而非「訓練資料」本身的探討,因此無法直接比擬。但是仍然可以透過美國的其他相關案件作為參考。

Alutw Law Offices PC主持律師呂馥伊以美國案例說明,美國是如何看待爬蟲與著作權界定的。

1. LinkedIn起訴hiQ Labs

這件案子起因於hiQ Labs這家新創爬取LinkedIn的公開資料,LinkedIn以違反《電腦欺詐和濫用法案》(CFAA)起訴hiQ Labs。

法官認為,《電腦欺詐和濫用法案》並不能限制爬蟲收集公開數據,所以兩度判定hiQ Labs對LinkedIn公開頁面的自動爬取不構成違反《電腦詐欺與濫用法》。

不過,hiQ Labs最終仍因違反LinkedIn的使用者協議而被判不當使用,因此敗訴。

2. Infogroup起訴DatabaseUSA

Infogroup控告DatabaseUSA,侵害其2011年商業資訊資料庫的著作權。

法院認為Infogroup對事實的「選擇和編排」包含了「最低程度的創意」,例如合併重複資料和清除不準確資料的過程,因此最終判DatabaseUSA敗訴。

本案顯示,如果資料庫在編排、清洗等流程中展現最小創意,其可受美國著作權法的(薄弱)保護。

雖然這些美國案例在法條或實體關係上無法直接適用於Lawsnote的案件,但從中仍可觀察幾個關鍵趨勢:美國對於「爬取公開資料」的態度相對開放,且特別強調資料被使用的方式是否合理與合法。至於針對資料庫的排版與編輯所主張的著作權保護,美國法院的觀點與台灣實務大致一致。

假設Lawsnote判決不變,對相關業者帶來3大影響

呂馥伊表示,假設Lawsnote二審後維持原判,可能對台灣帶來3個影響:

  • 法律合規成本提升
    根據業界統計,新創公司通常需要將5~10%的預算分配給法律費用,而涉及資料處理的企業可能需要更高比例。律師諮詢費用平均每小時150~500美元,對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構成重大負擔。有了Lawsnote案的先例,可能迫使數位服務業者投入更多資源於法律合規,而非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

  • 資料驅動商業模式受衝擊
    台灣許多企業的商業模式依賴於資料收集和分析,Lawsnote判決可能特別對金融科技產業產生影響,因為嚴格的資料保護要求可能影響金融科技創新的速度。當然對於人工智慧發展也有影響:台灣政府自2018年推出AI行動計畫,致力成為AI創新中心。但嚴格的資料使用限制可能阻礙AI模型的訓練和發展,影響台灣在全球AI競爭中的地位。

  • 產業競爭格局重塑
    判決可能導致台灣數位服務產業出現兩極分化:大型企業憑藉雄厚資源能夠建立完善的法律合規體系,而中小型企業和新創公司則可能因法律風險過高而退出市場,或轉向較保守的商業模式。

公共財變私有財?愛沙尼亞數位治理的核心原則

換句話說,台灣要提升數位服務,對於資料使用的開放,或許還有更多調整空間。

「愛沙尼亞的數位治理發展,是因為剛成立建國時沒什麼資源,所以決心發展數位。小小一個國家卻有3隻獨角獸,他們的經驗值得借鏡參考。」應援科技創辦人蕭新晟說。

愛沙尼亞的《公共資訊法》設立了一系列強調公共利益與競爭保護的條款。第4條第2項明確規定:「資訊取用之條件不得以非必要性質限制或侵害競爭。」這一條款的核心思想是,公開資訊的使用應該避免對競爭造成不必要的限制。在這樣的框架下,政府不僅能夠委託民間企業來提供技術服務,還能夠確保資料的開放與公共利益相符。

蕭新晟認為在台灣情況卻不一樣。

近期的法源公司案顯示,當政府將資料庫建設外包給民間企業時,資料的控制權可能會落入私營部門手中。蕭新晟認為這不僅會導致資料使用條款過度限制競爭,還會使得這些資料變成少數業者的專屬資源,從而扼殺了創新競爭的可能性。

具體條款對應台灣案例的異同

蕭新晟舉出愛沙尼亞的兩項法條,直接比較了台灣與愛沙尼亞對於公共服務與公開資料的規則差異。

愛沙尼亞的第5條第3項規定,市場優勢地位的業者需承擔額外的資訊公開義務。這一規定適用於那些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企業,尤其是那些依賴政府委託的企業。蕭新晟表示,在這一框架下,法源公司作為法學資料庫的市場主導者,應該公開更多的資料,並對價格和服務條件進行更嚴格的監管。然而,台灣的法律框架並未設置類似的規定,這使得少數企業在資料控制上擁有過度的優勢,進而影響了市場競爭。

此外,愛沙尼亞的第3條第1項規定,政府應當提供更多開放的資料重製機會,尤其是在公共利益的範圍內。蕭新晟提到,這一規定對應到台灣的問題,就是法源公司是否過度限制了資料的重製,特別是在商業利益與公益之間的平衡。台灣在此方面的規範較為模糊,政府未能充分利用其資料來促進競爭與創新。

給台灣司法環境的建議

針對愛沙尼亞的數位治理的核心原則,蕭新晟給出3個優化法條的建議。

首先,政府應該修訂委外契約範本,參考愛沙尼亞的規範,明確界定資料的歸屬與使用條件,並限制廠商將資料商業化的範圍。這樣可以確保公共資料的使用不會被少數業者壟斷,並保障競爭的公平性。

其次,台灣應該建立競爭影響評估機制,參考愛沙尼亞第4條第2項的精神,對政府委託的資料庫進行市場競爭影響的分析。這樣的評估機制可以幫助避免某些企業濫用其市場優勢,阻礙其他競爭者的進入。政府應該積極設立專責監督機構,專門負責監管資料的公開與使用,並處理民眾對於資料不公正使用的投訴。

最後,長期來看台灣應該設立國家資料治理的法律框架,參考愛沙尼亞的《數位發展法》。這部法律可以統一規範公共資料的管理與使用,並確保資料治理體系的透明與公正。此外,政府應該推動資訊系統的內部化,減少對單一廠商的依賴,並建立開放資料的生態系統,確保所有政府資料能夠以機器可讀的格式公開,供全社會使用。

延伸閱讀

Lawsnote判刑4年、罰款破億:創辦人認為爭議判決在哪?對台灣新創圈帶來哪些影響?
【評論】Lawsnote一案,是新創挑戰傳統市場遭遇反撲的經典案例
【評論】為什麼是「判4年、賠1億」?Lawsnote侵權案對創新、創作、爬蟲的4個思考
Meta、Anthropic被控侵權都勝訴!法官如何判定訓練AI資料的「合理使用」界線?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高通峰會直擊!執行長阿蒙:6G商用裝置最早2028年問世,AI代理人將改寫手機角色

今周刊
02

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

路透社
03

打造星際之門 OpenAI、甲骨文、軟銀擬蓋5座資料中心

路透社
04

【專訪】Chainvestigate執行長陳采履:幣流分析不只是打詐工具,更是Web3時代信任的基礎!

Knowing
05

印度法院駁回馬斯克社群媒體X訴訟 網路監管機制有效

路透社
06

路透:川普25日將簽署TikTok協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