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蜂蜜中有蔗糖是造假?為什麼蜂蜜的顏色不一樣?蜂蜜結晶是「好蜜」的證明?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6月18日21:33 • 發布於 06月18日12:13 • 上下游新聞

每一匙蜂蜜,都像是大自然寫給人類的情書,這些「蜜」意,不只來自花與蜂,也藏著科學、生態,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小驚喜,一起來拆解關於蜂蜜的甜蜜迷思!

工蜂一生能產幾克蜜?

小蜜蜂整天嗡嗡嗡,你有沒有好奇過,蜜蜂的 KPI 如何?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蠶蜂科科長吳姿嫺計算,每隻工蜂一生出門「訪花」25 天,每天飛 10 趟,每趟攜回 40 毫克花蜜,換算下來的答案讓人心疼──一隻工蜂一生只能產出約 10 克蜂蜜,也就是小小的一湯匙。

換句話說,我們手上那瓶 500 克的蜂蜜,是 50 隻工蜂勞動一生的成果,得來不易請珍惜。

順道一提,動畫片裡的蜜蜂提著小水桶飛出去採蜜,但現實中,蜜蜂會把花蜜暫時儲存在體內的「蜜胃」(honey stomach),回到蜂巢後再把蜜液吐給巢內的工蜂,由牠們繼續加入酵素並慢慢濃縮成蜂蜜。

工蜂辛苦一生,只能產出約 10 克蜂蜜。(攝影/PollyDot;照片出處/Pixabay)

為什麼蜂蜜裡面會有「蔗糖」?

很多人看到蜂蜜瓶上的成分表出現「蔗糖」就會警鈴大作,擔心是不是假蜜。吳姿嫺指出,天然花蜜中本就含有蔗糖,而蜜蜂將花蜜轉化成蜂蜜的過程,就是把「雙蔗糖」這種雙醣裂解成「單醣」─葡萄糖與果糖。

吳姿嫺表示,每種植物的雙醣成份不同,與氣候、光照等外在環境及植物的生理條件有關。同時,蜜蜂在轉化雙醣時,效率無法達到百分之百,因此會有殘留的蔗糖。

目前的國家標準為龍眼蜜蔗糖容許量 2%;而荔枝蜜、百花蜜等其他蜂蜜則可達 5%。她並補充:「這是為了推廣龍眼蜂蜜是台灣特色蜂蜜,因此訂立比較嚴格的標準。」

而這些轉化後的單糖也會造成一個很常被誤解的現象──結晶。

蜂蜜結晶,反而是「好蜜」的證明?

蜂蜜像果醬一樣凝固,不少人會以為壞了,別擔心,蜂蜜結晶是自然現象。

吳姿嫺表示,蜂蜜會不會結晶,關鍵是葡萄糖與果糖的比例──葡萄糖多的,就容易結晶,例如荔枝蜜就比龍眼蜜更容易結晶。

在自然狀況下,葡萄糖比果糖貴,不會有農民刻意去買葡萄糖來添加在蜂蜜中。更何況國內消費者普遍不喜歡蜂蜜結晶,蜂農沒有造假的理由,因此「在天然狀況下會結晶的蜜,肯定是真的蜜」。

另外,蜂蜜遇到低溫也會結晶,所以不應該將蜂蜜放在冰箱中。許多歐美人士會以結晶蜂蜜為麵包抹醬,吳姿嫺建議國人,若不喜歡結晶可以將蜂蜜隔著瓶子放在 50 ˚C 溫水中,就會還原為液態蜂蜜。

蜂蜜結晶是自然現象。(照片出處/savannahbee.com)

含葡萄糖多 vs 含果糖多,哪種蜂蜜比較好吃?

那麼,葡萄糖的比例除了影響物理狀態,會不會也影響蜂蜜的味道或營養呢?

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林雅恩表示,蜂蜜中的葡萄糖與果糖皆為「單醣」,是人體能夠吸收消化的最小分子,每公克都會產生 4 大卡的熱量,兩者在營養上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同時,葡萄糖與果糖的多寡,口感上並沒有分別,哪一種蜂蜜比較好吃,全憑個人喜好。

吳姿嫺補充,在人類的味覺感受上,果糖比較甜,所以龍眼蜂蜜吃起來的感受會比荔枝甜一點。林雅恩也提醒,蜂蜜雖然能夠抗菌,也含有抗氧化的成份,再加上有天然的風味,比起精緻糖更有吸引力,不過蜂蜜終究是糖,「不要以為它天然就可以大量食用」。

蜂蜜的甜蜜秘密,科學家還沒完全破解!

蜂蜜的升糖指數比一般糖類低,這是許多人認為蜂蜜比較高級的原因,林雅恩指出,蜂蜜的主成份雖然是葡萄糖加果糖,但同樣比例調配的人工糖水,升糖反應卻明顯較高。這代表蜂蜜中含有酵素、礦物質和微生物等多種成分,讓它對人體的影響更複雜。

不過究竟是哪些影響,科學家目前還破解不了,這讓蜂蜜的魅力多了一層柔和又神秘的光環。

蜜蜂採集花蜜、轉化成蜂蜜,其中有大自然的特殊「配方」,對人體的影響頗複雜。(攝影/Michael Siebert;照片出處/Pixabay)

為什麼蜂蜜的顏色不一樣?

糖的比例影響風味,蜂蜜的顏色則是另一個視覺上的「甜蜜線索」。志城養蜂場蜂二代趙燿烽表示,不同植物的花蜜顏色與成分不同,採集到的蜂蜜自然也呈現深淺不一的色澤。

一般來說,龍眼蜜的顏色最深,荔枝蜜最淺,百花蜜則介於兩者之間。但「百花蜜」顧名思義是蜜蜂同時採集多種花蜜混合而成,若當期採集到的深色花蜜較多,百花蜜的顏色也可能偏深。

晴山蜂園園主劉錕生產過多達 14 種蜂蜜,他觀察到顏色最淺的是幾乎透明的桶柑蜜,最深的則是紅褐色的蕎麥蜜。每一種蜜的顏色與風味,其實都來自蜜蜂辛勤採集的大自然配方,蜂農無法真正控制。

因為蜜源植物不同,蜜色大不同。(攝影/陳志東)

杜鵑開整路,怎麼沒看過「杜鵑蜜」?

春天的台灣到處都是盛開的杜鵑和櫻花,夏天還有鳳凰木、阿勒伯接力登場,然而,市面上卻沒有「杜鵑蜜」或「櫻花蜜」這些夢幻口味。

劉錕表示,大部分的蟲媒花都會分泌花蜜,問題是蜂農能不能把蜂箱搬到「夠密集、夠大面積」的蜜源地。像龍眼、荔枝花期集中、栽培面積大,蜂農可以安排蜂箱大量進駐;但杜鵑、鳳凰木雖然常見,卻多半零星種在都市街道或公園,而且週遭環境還會充斥各種植物,無法成為有效的蜜源區。

吳姿嫺表示,不是所有的花對蜜蜂都有吸引力,蜜蜂也會「精打細算」,選擇花蜜量大、含糖量高的蜜源。對蜜蜂來說,櫻花花蜜不多,採收 CP 值太低,蜂農也無法靠它們收成,當然不會有櫻花蜜。

何謂熟成蜜?

近年流行熟成牛排,你聽過「熟成蜜」嗎?

所謂「熟成蜜」,指的是完全由蜜蜂自行釀造、脫水、封蓋的蜂蜜,這樣的蜂蜜被認為是最自然、最原始的蜂蜜狀態。

不過在台灣,熟成蜜並不容易取得。劉錕指出,一般情況下,蜜蜂以酵素將花蜜釀成蜂蜜,當成即期食物吃掉,不特別封存起來。只有當蜜源多到吃不完、天氣又適合脫水時,牠們才會進入「儲糧模式」,將花蜜脫水濃縮後封蓋熟成,以儲存過冬糧食,蜂農若在這時候採收,就能收成所謂的「熟成蜜」。

但台灣氣候濕熱,一年中真正適合蜜蜂釀製熟成蜜的時節不多,通常只有每年 11 月到隔年 4 月之間,像是鴨腳木蜜或蕎麥蜜這類冬季蜜種,才有機會採收到自然熟成的蜂蜜。其他時候,蜂農會在蜂巢填滿時提早收蜜,透過人工脫水、抽真空濃縮來製蜜,這也是市面上蜂蜜的主要來源。

蜂蜜會不會過期?

網路上有傳言,埃及金字塔出土的蜂蜜還能吃,真的嗎?

吳姿嫺提到,埃及乾燥的環境和金字塔的密封,讓蜂蜜中微生物活性降低,但她仍不建議食用過期太久的蜂蜜。因為蜂蜜中帶有蜜蜂腸道的微生物,時間一長,糖分會被分解,風味會逐漸流失,甚至可能轉變成酒或醋,她建議最好兩年內食用完畢。

茹素者可以吃蜂蜜嗎?

蜂蜜居然不是素食?這在台灣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國人對素食的理解多半著重在「不殺生」,所以蜂蜜通常還是被視為可以食用的「蛋奶素」。但在西方許多素食者眼中,蜂蜜確實被排除在素食範圍之外。

主要是因為「Vegan(純素)」的理念不只是「不吃肉」,還主張不使用一切來自動物的產品,包括蛋、乳,甚至蜂蜜。

純素者認為蜂蜜是蜜蜂辛苦採集花蜜、經過反覆酵素轉化與脫水釀成的食物,原本是牠們的過冬儲糧。人類大量採蜜,不只取走牠們的食物來源,過程中還可能干擾蜂群生態、甚至造成蜂王傷亡。因此對純素者而言,這是一種對動物勞動成果的剝削。

延伸閱讀:圖鑑與秘密系列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明起連3天天氣不穩「週日最糟」! 南海熱帶擾動恐升級熱帶低壓

自由電子報
02

高雄漢來雙人房520元標錯價 Agoda認訂單有效

中央通訊社
03

亞馬遜雨林為何沒雨了,科學家找到答案

科技新報
04

北市高中教師「課堂播九三閱兵」 學生反感竟被嗆「不喜歡出去」

太報
05

最高1千萬!6張中獎發票沒人領「消費明細曝光」 今天錯過就充公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