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大震盪,「實體投資」真的比較安穩嗎?
在我退休後的第一年,資產配置成為維持溫飽的心頭大事。之前我曾分享一篇關於自己如何理財的文章,那時整體配置仍維持在高、中、低風險各 30% 的均衡策略。然而當主動收入不再,我們夫妻開始重新專注資產安全的重要性,也逐步調整風險承擔。
目前,我們的資產分佈大致如下:
- 現金:10%
- 定存:25%(年化約 4.5%)
- 債券:20%(年化約 5.5%)
- 股票與加密貨幣:20%(去年年化報酬達 30% 以上,今年起減持)
- 另外,就是本文主題「一級市場投資」(實體投資),佔我們總資產約 25%(年化報酬率未知)
雖然因為近期的市場波動,帳面上首次出現資產縮水的情形,但就整體結構而言,仍在可控範圍之內,也可說是我們在之前預期到震盪風險後,能夠做的最佳準備了。然而,真正讓我備感壓力的,不是高波動的股市與虛擬資產,而是那塊總令人難以預測的實體投資,一句話總結就是流動性低,且成功率難以估算。
以下,我將揭露自己在一級市場中的投資組合,與其說是心得分享,不如說更像一篇「勸世文」,希望為同樣出身打工族的小資朋友提供一些實際經驗。畢竟這類投資對富二代與資產雄厚的企業家而言或許無感,但對我們這些努力累積財富的人而言,每一筆資金都關乎生活的厚度。
藝術投資:畫作與電影融資
藝術市場深似海,既講究審美與眼光,更仰賴資本與耐心。我在過去一段時間曾經實際參與過的有「電影投資」與「畫作投資」兩個領域:電影方面,感謝幾位信任的資深前輩提攜,目前已如期回收成果;而畫作甚至還小幅增值,正透過畫廊開始寄售。
但我逐漸意識到,先前的投資儘管都有小賺,卻是一條自己不該逞強的路 ──沒有高額資產與持續性收入作為支撐的我,不應持續參與這樣高風險、低流動性的領域。
實業投資:小型商鋪、連鎖店與房地產
一提到「實體」投資,多數朋友應會直接聯想到房地產或加盟店等。我在臺灣和東南亞地區,也有部分投資放在此類資產當中,如錄音室、咖啡廳、速食連鎖店,以及小型房產(峇里島、新竹與金邊)等。
這類投資的好處在於「看得見、摸得著」,通常也可預期(或已有)一定的現金流,且即便業主經營失敗,至少還有資產可供清算。「理論上」風險應低於股市與加密貨幣。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首先這些民生產業多半處於高度競爭的紅海市場,加上所謂「隔行如隔山」,對非本業出身的投資者來說,如果對業界眉角不夠理解,其實仍有如一場豪賭:如去年我參與的一個項目,單從其市場面或財報來看都頗吸引人,最終卻因該公司的資金鏈和法律問題大爆倉,讓我直接損失了約 5% 總資產。更糟糕的是,這投資是熟識朋友親自牽線介紹,當時的我礙於人情、沒有注意自身保障,事後也難以問責求償。
從這慘痛經驗中,我歸納出以下 3 個對小有資產、有意投資者極為重要的建議:
- 除非你對該產業極為熟悉、做足功課,否則切勿貿然投入。
- 就算是由朋友牽線,也必須有明確的權責與契約保護。
- 投資金額應以「即使完全損失也能承受」為前提。
在汲取上述教訓後,我認真對自己打算涉入的領域、市場做好研究,此類投資也更偏向業界聲譽、市場規模與現金流都相對穩定的投資標的。這裡要特別感謝好友 James,當初邀請我加入印尼的 Karma Club 天使投資會,讓我得以參與印尼雅加達最紅的連鎖咖啡店 Kopi Kalyan,以及老曾記(Old Chang Kee)的分店拓展計畫。在離開雅加達前,我甚至與 Kopi Kalyan 創辦人進行了一場對談,完整影片已放上我的 YouTube 頻道(長臉夫妻),歡迎大家參考。
天使投資:十餘間科技新創
天使投資,常被一個個矽谷神話美化為一夜致富的美夢,但真實情況遠比想像中殘酷:若眼光獨到,或許能參與到幾間公司的順利出場甚至股票上市;然而請切記,「天使創投」的本質就是大多數案子最終都是虧損、停滯甚至清算的狀態 ──這不是悲觀,而是事實。
因此在退休前,長臉小姐極為務實地將我這塊投資排除在我們的資產淨值之外,直接計入「支出」項。那麼,既然不是為了財務收益,為何我仍選擇持續投入?
首先,投資決策之前的過程,是一種高強度的學習:每一次 Demo Day、每一場 Pitch,都幫助我快速認識各領域的商模、和最頂尖的創業者們交流,這些場域極大拓寬我對世界的認知,更讓我在大企業任職時同步掌握新趨勢,也有機會促成一些雙贏的跨領域合作。
再者,投資後的參與陪伴,像是完成一場未竟的夢想:過去身為大型企業的一員,我只能在組織的條條框框中做事,但透過天使投資,我得以陪伴創業者從零到一,看著他們拼搏、跌倒、再爬起,某種程度上,這像是我用另一種方式,完成了那些自己當年沒勇氣啟動的理想。
路上當然少不了業績不如預期、資金短缺等困難,但每次和新創老闆聊完,總會有一股熱血翻騰,感覺和這些理想與願景相比,過程中碰到的挫折似乎都無足輕重了。
但必須強調的是,創業乃至天使投資,絕對不適合所有人。若沒有清楚的財務規劃、沒有對失敗的容忍度、也未曾認真思考其中意義,那麼我真心建議別輕易涉足。
當然,要實現夢想,也對非僅有「創業」或「天使投資」一途,若你和我一樣,想以更多元的視角理解這個世界、願意支持陪伴臺灣新創走向國際,誠摯邀請你加入 XChange 和《換日線》聯手發起的「Going Global 出海者聯盟」,從深度理解和交流開始,一起逐步幫助臺灣企業和人才出海「打世界盃」。
人生下半場不只是財富管理,更是價值選擇。願我們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繼續為這個世界,留下一點值得回憶的火光。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金融市場大震盪,「實體投資」真的比較安穩嗎?一位過來人的血淚經驗談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年輕人沒錢如何理財?他靠「投資自己」,40 多歲就能提前退休!
●全球股市血崩之際,讀巴菲特給投資人的 6 真諦:市場彌漫恐懼氣氛是「好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