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保護海纜第一線 路透社登海巡艦隨行採訪
11 觀看次數中國擾台的方式有千百種,破壞海底電纜也是其中一種,自今年2月,台澎第3海纜被中國籍船長操縱的貨輪拖斷後,海巡署加強在當地的巡邏,監控所有可疑船隻。海底電纜如今可說是,中國灰色地帶作戰第一線,路透社日前特別登上巡防艇,跟著海巡來到台澎第3海纜附近,直擊保護海纜的任務,成為第一家登上台灣海巡艦的外媒。
巡防艇直奔台南附近外海,船上所有人神情肅殺,這趟巡邏任務,為的是確保台澎第3海纜安全無虞。台澎第3海纜曾在2月被破壞,引發國內外關注,如今路透社搶先各大外媒,登上我國巡防艇,直擊保護海纜的現場。
海巡署分隊長阮仲慶說:「近年來因為兩岸關係比較情勢升級,那就造成對岸的一些,灰色地帶的一些侵擾。」100噸級巡防艇,配備水砲和機砲,也意味著路透社團隊,身處中國對台「灰色地帶」作戰第一線。帶領這艘船的分隊長阮仲慶指出,海巡署已經加強巡邏,監控從事破壞性或干擾活動的船隻。
第一一岸巡隊隊長王榮忠說:「針對海纜附近的船舶,都要加強運用雷達來實施監控,或者是運用AIS(自動識別系統),來double,就是複式來確認。」
阮仲慶坦言,原本以執法、救生與海洋保育為主要任務,現在又多了守護海纜,也加重海巡負擔。相較之下,中國用來割斷海纜的船隻,成本極低,卻持續消耗台灣海巡資源。
海巡署艦隊分署第四海巡隊隊長簡日成說:「等於是用一種砲灰式的,因為這個(貨輪)算是,可能是一塊廢鐵了,它用很少很少的成本來做干擾,把你弄斷,造成整個台灣社會的不安。」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說:「除了台灣不同部門情資分享之外,有沒有可能跟其他國家情資的分享,還有這些黑名單是不是可以互相來分享。」
有官員透露,目前台灣正在監控將近400艘和中國有關的船隻,另外也和理念相近的國家,共享這些船隻的即時位置。從海巡艦24小時巡邏,到幕後的監控與情資作業,台灣多管齊下,不讓中國趁虛而入。
自動播放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