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測試!3銀行、5壽險嚴重極端情境撐不住
[NOWnews今日新聞] 金管會今(11)日公布對銀行及保險業的監理壓力測試結果,其中38家本國銀行壓力測試全數都過關,但在「嚴重情境」之下,有3家銀行未能過關,金管會也要求必須提出資本改善計畫,目前已有1家已完成增資,2家擬發債預計年底前完成。至於保險業若在面臨股市、債市、匯率急遽波動「極端情境」之下,有5家壽險壓力測試未過關,資本適足率、淨比值低於法定門檻,必須提增資等改善計畫並提報董事會。
金管會說明,壓力測試的主要目的,在於強化保險業風險管理能力,協助業者思考在極端情境下,公司風險承受能力及應有的因應對策,並非對經濟情勢發展的預測。測試情境係參考過往的死亡率、罹病率及巨災風險損失,推估在極端情形下可能對保險風險影響、參考國內外金融市場包括股市、債市、匯率等波動情形,推估在極端情境下可能對市場風險影響幅度,以及產險業在面對氣候變遷所致的極端氣候環境下,對保險業清償能力的影響。
有關保險風險測試結果部分,壽險業及產險業整體資本適足率分別為298%、349%,淨值比為7.8%及23.6%,仍高於法定最低標準,即資本適足率200%及淨值比3%,顯示整體壽險業在死亡率、罹病率提高及產險業發生巨災衝擊的情境下,具備穩健風險承擔能力。
在市場風險測試結果部分,壽險業及產險業的整體資本適足率分別為245%、419%,淨值比為6.1%及29.4%,仍高於法定最低標準,顯示整體保險業在全球經濟景氣及金融環境發生變動時,整體風險尚屬可控。
另對於產險業面對氣候變遷風險壓力測試部分,今年度以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巨災(連續強烈颱風侵襲本島的情境)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整體產險業資本適足率為361%、淨值比為26.2%,仍高於法定最低標準,顯示我國產險業在氣候變遷之極端情境下,具備足夠的韌性。
金管會強調,目前我國保險業整體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情形仍屬穩健,金管會將督導保險業持續強化風險控管措施及健全財務結構,以因應環境之變化,充實承擔風險能力。
至於38家本國銀行辦理「114年度監理壓力測試」,以113年底的資本適足性相關資料,在一致壓力測試情境下計算其資本適足比率及槓桿比率之變動情形,測試情境包括輕微情境與嚴重情境,包括我國及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下滑、國內失業率上升與房價下跌,導致信用風險預期損失增加的情境,以及債券、股票、外匯和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加劇導致的市場風險損失情境,並考量存放款利差縮減和手續費收入減少等對盈餘的影響。
另外,在嚴重情境下對國內外經濟成長率及違約率、房價及股市下跌幅度等因子,適度提高壓力測試的加壓水準,以檢視銀行在美國關稅及金融市場不確定風險等不利情境下之承受能力。
金管會表示,這次銀行壓力測試結果,38家本國銀行在輕微情境下,平均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及槓桿比率分別為10.68%、11.85%、13.74%及6.05%,嚴重情境下則分別為9.41%、10.58%、12.35%及5.44%,均高於法定最低標準。
金管會強調,目前本國銀行整體備抵呆帳提列情形仍維持在較高水準及資本適足性仍屬穩健,金管會將持續注意銀行整體暴險之風險控管,並督促銀行持續提升資產品質及健全財務結構,以因應環境之變化,充實損失準備及承擔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