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杜布羅夫尼克的智慧:史上第一座採「隔離制度」對抗疫情的城市

致旅程

發布於 09月03日01:52 • Cameron Wang

在醫學生技發達的今天,難以想像新冠疫情竟如平地一聲雷,震垮現代人的生活秩序與心理價值。這不禁讓我好奇在沒有疫苗、快篩的舊時代,一座城市該如何抵禦瘟疫?你可別小瞧了人類的智慧,今天來講一段七百年前的真實故事。

一艘來自東方的商船,在夕陽下駛入亞得里亞海,杜布羅夫尼克(當時稱為拉古薩共和國)那潔白的城牆映入眼簾,任務即將結束本可稍微鬆懈,但船長卻異常擔心,因為貨船上有三名離奇死亡、身上佈滿烏青腫塊的水手。他們聽說過這就是瘟疫,所有人急於登港離船,可惜他們晚了一天,這一天是1377年7月28日…

歐洲保存最好的中世紀城牆之一 圖/夏金剛

當船終於靠岸,港口的士兵並沒有揮手歡迎,而是舉起了長矛,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船上所有貨物與人員,必須在港口外的島嶼隔離40天!」我們不確定這道命令帶給船上的人什麼命運,但卻成為了改變歷史的開端。

第二次黑死病降臨

歷史學家通常將1347~1351年那場席捲歐洲的瘟疫,稱為「第一次黑死病大流行」。然而,鼠疫並未因此滅絕,它像一個潛伏的幽靈,成了地方性流行病,在之後的歲月裡,反覆侵襲著歐洲。1377年夏天,當瘟疫又一次從東方船隻中蔓延而來時,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這個被稱為「亞得里亞海珍珠」的商業共和國,已想出因應之道。

在執政機構「大議會」的決議下,一個前所未有的制度誕生了:所有來自疫區的旅人與貨物,不得直接進入城牆之內。他們必須先在港口外的島嶼與沿岸小屋中,等待滿40日,這道法令於1377年7月27日頒布後,當日執行——這個在義大利文裡稱為Quaranta giorni的詞彙,就此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紀錄的公共隔離制度。而我們今天熟悉的英文單字Quarantine(檢疫),正是從這個勇敢的決定中誕生。

空拍人類史上第一個隔離措施 圖OPIS Zagreb/Shutterstock

制度與人性的考驗

當瘟疫在威尼斯(Venice)、熱那亞(Genoa)、佛羅倫斯(Florence)等城市造成數百萬人死亡時,在杜布羅夫尼克的城牆之外,一座座被稱為Lazarettos的隔離小屋,早已悄悄搭建起來。該名稱源自聖經中病人的守護神拉撒路(Lazarus),本身就帶有一種悲憫與關懷。

Lazarettos隔離小屋 圖 skyline studio/Shutterstock

旅人抵港後,需先在此等待40日,若未染病方可入城。城牆內,是熱鬧的市集與教堂鐘聲;而牆外,則是無聲的等待與觀察。港口有士兵與神職人員輪班巡視,為每一船旅人與貨物檢疫與祈禱。這不僅僅是防疫,更是一場信仰、制度與人性的考驗。那道敦厚的城牆,不只隔開瘟疫,也擋住了恐懼,它讓城內的人保持理智,讓城外的人得到一線希望。

延伸閱讀 沒來過杜布羅夫尼克,你敢說自己是《權力遊戲》劇迷?

杜布羅夫尼克城內 圖/iStock

40天的標準從何而來?

杜布羅夫尼克作為一個高度依賴航運與外來商人的貿易城市,實施嚴格隔離,等同於延遲貨物流動,但他們願意承擔巨大的經濟風險,只因二十多年前那場浩劫,那份對死亡的集體記憶,讓他們從絕望中提煉出勇氣,或是某種賺錢誠可貴,生命價更高的價值觀。

那麼,在缺乏現代醫學的背景下,憑什麼隔離40天而不是14天?這個數字的背後,是當時樸素的經驗智慧與文化信仰的結合:

1. 經驗法則:當時的醫生們從慘痛的觀察中發現,當一個人接觸到病毒到出現症狀,通常需要一段時間。他們相信40天是一個足以讓大部分感染者發病或死亡的合理期限。事實上,最初的隔離法令是30天,但他們很快就意識到這不夠,因此延長至40天,體現了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的智慧。

2. 宗教象徵:在當時的文化中,「40」這個數字在《聖經》裡具有特殊的淨化與考驗意義(如耶穌禁食40天)。這讓這項嚴格的公共政策,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和遵守。

聖布萊斯教堂 圖/夏金剛

改變全歐洲的小實驗

從1377年起,杜布羅夫尼克的做法漸漸影響了整個地中海。威尼斯在1403年效法其制度,建立自己的Lazaretto;米蘭(Milan)與馬賽(Marseille)也陸續跟進。到了17世紀,隔離制度已成為歐洲對抗瘟疫的基本標準。

今昔對照:當人們再次談論隔離

2020年以來,隔離成為全球人類共同的記憶。我們也曾像那時的杜布羅夫尼克人一樣,在「城牆內外」徘徊——有人痛恨它,認為這是自由的剝奪;有人默默承受,為了保護彼此。

七百多年前的杜布羅夫尼克,他們沒有疫苗、快篩、口罩,但他們從集體傷痛記憶中汲取教訓,正是這份智慧與勇氣,讓他們從被動等待命運,轉為主動掌控未來。

杜布羅夫尼克的Lazarettos石建小屋仍矗立於港灣東岸,部分轉型為畫廊、市集,這段歷史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文明,不是等災難過後再追悔莫及,而是在恐懼來臨前,就已學會如何保護彼此,這份令人欽佩的心靈資產如城牆般堅實,難怪七大王國之首「君臨城」要定都於此。

延伸閱讀 黑死病:一場奪走全球45%人口的世紀浩劫

俯瞰杜布羅夫尼克 圖/Shutterstock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毛巾別亂丟!日本飯店公開正確擺放處 

NOWNEWS今日新聞
02

複雜的居禮夫人:首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破壞婚姻的女巫、拯救百萬傷兵的戰爭英雄?

致旅程
03

台客擠滿日本「沒出國感」?他點「這1地」勝沖繩

民視新聞網
04

去墾丁不如去沖繩?Cheap揭國旅慘烈關鍵:被日泰打爆了交通部還在狀況外

風傳媒
05

出國前才發現護照過期? 秒懂6大換發QA,臨櫃、線上申辦懶人包!

台灣好新聞
06

12米巨型「卡比胖拉」亮相安平 吸引大批遊客駐足欣賞

台灣好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