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原生生態再進一哩路 林業署新竹分署持續推動移除埃及聖䴉
▲林業署新竹分署8月6日協同宜蘭分署執行水陸聯合移除,出發前進行誓師活動,開場前由兩位分署長勉勵同仁。(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於今(6)日聯手宜蘭分署辦理埃及聖䴉移除行動,針對淡水河流域沿線進行重點區域觀察與伺機移除。今日行動由林業保育署指揮,由經槍枝訓練的兩分署同仁、原住民獵人團隊共力執勤;隊員搭乘船隻自大稻埕碼頭出發,溯行至新北大橋河段後折返,續前往淡水碼頭,針對沿線岸際熱點部署通報人員,執行機動監控與快速應變。此次聯合行動整合多元資源,為推動外來入侵物種治理跨單位合作的重要實踐案例。
▲林業署新竹分署森林巡護志工於假日期間定期巡特定熱點,記錄成鳥活動狀態與分布點位。(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埃及聖䴉原產於非洲與中東地區,過去因人為引入圈養後逃逸,大量繁衍後廣布於臺灣西部濕地與河口地區,對原生鷺科水鳥棲地構成競爭與干擾威脅。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108年起展開全國性調查與移除行動,其中位處由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及宜蘭分署轄管分界的淡水河流域沿岸濕地即是埃及聖䴉分布熱區。經過近幾年分署委由具槍枝使用經驗並經專業訓練的原住民團隊執行移除工作,至113年底,全臺累積移除數量已達1萬8千隻;而淡水河區域114年年初至今,周邊觀測數量亦屬零星個體,顯示整體防治移除已達一定成效;也反映出現行持續高密度監測與壓力性干擾,對抑制強勢外來入侵種繁殖與定殖可發揮關鍵作用。
▲林業署新竹分署三峽工作站人員正於挖子尾現地觀察是否有築巢狀況。(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埃及聖䴉移除工作初期曾面臨不同管轄機關間權責分工的協調挑戰,以及移除工具的選擇與試作等實務困難,歷經多次調整與經驗累積,逐步建立跨單位、跨機關間協作模式,並獲得民間與社會大眾的支持,使移除行動得以穩健推進。今日聯合巡查行動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統籌指導,新竹分署與宜蘭分署攜手執行。
▲林業署新竹分署今年度移除工作,透過渡輪進行,獵人團隊提供積累之現地經驗,結合移除專隊人員在熱點區域進行巡查與伺機移除。(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聯合行動出發前舉行誓師典禮時,新竹分署夏榮生分署長強調,唯有持續落實「早期預警-快速應變-持續防堵」三階段策略,透過整合學術研究、森林巡護志工、公民觀測資料庫與協力獵人團隊經驗,持續深化橫向協作;運用仿鳥模型、餌料與播放鳴叫聲等多元誘引方式,以技術創新模式對熱區進行標的性精準清除,提升誘捕效率與行動靈敏度;以高頻巡查與主動干擾作為管理要務,並依據累積數據與現場經驗持續優化應變與作業效能採滾動式策略調整,方能有效降低殘存族群定殖風險,守護臺灣珍貴的原生生態。
▲埃及聖䴉具群聚的習性,繁殖期會聚集配對並育雛,新竹分署嘗試透過假鳥架設,誘引野外殘餘個體靠近。(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夏分署長提醒,民眾如發現埃及聖䴉,可即時通報新竹分署(03-5224163),或撥打1999縣市政府服務專線轉報,亦可透過「外來鳥種埃及聖䴉防治宣導」臉書專頁聯繫,由專人協助處理。分署將持續擴大監測量能,除補助縣市政府強化外來入侵種防治與即時觀測外,亦將依據此次聯合執行水路勤務經驗,擬定與航運公司建立合作機制,規劃導入船隻例行航行期間回報鳥隻資訊之作業流程,更進一步提升早期發現與即時應變之作業效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