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鯤鯓王平安鹽祭」11/15-16隆重登場 跋桮獎金加碼50萬元

旅奇傳媒

更新於 10月28日00:28 • 發布於 10月28日01:15
「2025鯤鯓王平安鹽祭」將於11/15-11/16隆重登場(圖為祈福鹽堆)。 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鯤鯓王平安鹽祭」是一場結合「王爺信仰」與「鹽業文化」的宗教觀光盛會,不僅是世界最大的鹽祭典,更是交通部觀光署列入「臺灣觀光雙年曆」的國際級活動。

今年「鯤鯓王平安鹽祭」邁入第22年,經歷了7月份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北門濱海地區之後,在交通部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雲嘉南管理處)、南鯤鯓代天府以及在地各協力夥伴齊心整備復原之下,鯤鯓王平安鹽祭將於11/15-11/16隆重登場,誠摯邀請全國信眾一同參與這場觀光、產業、文化與宗教融合的年度盛事。

▲雲嘉南管理處於南鯤鯓代天府舉行宣傳記者會,以祈福鹽堆為主題意象。 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雲嘉南管理處日前在南鯤鯓代天府舉行宣傳記者會,現場貴賓雲集。今年平安鹽祭由朱府千歲王爺輪值,活動現場以祈福鹽堆作為主題意象。在記者會上,由藝人翁鈺鈞開場演唱後,大提琴家張正傑搶先演奏,展現古典樂與宗教聖地的交融。

隨後,大法師進行「奉旨行科-勅平安」儀式,為「平安鹽袋」加持祈福。接著聚焦儀式由出席貴賓手持透明金沙瓶緩緩灑下,舞台隨即顯現「祈福同心,把幸福曬回來」字樣,象徵挺過風災攜手復原後,鹽祭啟動與眾人同心祈福!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會上特別搶先呈現的「互動探索數位牌樓」,以沉浸式影像重現南鯤鯓代天府牌樓的歷史風華,讓與會嘉賓率先體驗科技與信仰交融的震撼,也將於平安鹽祭活動現場設置,邀請遊客親臨感受。

▲平安鹽袋及鹽福袋。 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南鯤鯓代天府總幹事侯賢名表示,已舉辦超過二十年的「平安鹽祭」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活動,成功結合北門地區的產鹽特色與王爺宗教信仰,盛況逐年擴大。今年活動將於11/15-11/16舉行,感謝各單位共同支持。

雲嘉南管理處處長徐振能表示,今年的平安鹽祭為災後振興擴大舉辦,活動前夕(11/14)加碼邀請國際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於南鯤鯓代天府拜亭前,以優美音樂進行祈福,撫慰人心,採用中西合璧的形式,讓古典音樂與廟宇文化交融,將活動藝術開啟創新的篇章,誠摯邀請遊客在王爺的庇佑下感受這場獨特的文化盛宴。此外,還規劃了大法師祈福、護鹽騎士送鹽、以及憑發票兌換限量平安鹽袋(12,000份)等特色儀式與活動。11/15「平安鹽祭晚會」則邀請到蔡昌憲、許志豪、以及有小鄧麗君之稱的翁鈺鈞等多位巨星藝人登台獻唱,現場並設有雲嘉南觀光圈市集,推廣「雲嘉南咖啡鹽究院」品牌及眾多在地美食特產。期盼透過本活動「把幸福曬回來」,展現雲嘉南濱海地區的觀光新活力。

▲翁鈺鈞及今年限量平安鹽袋。 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南鯤鯓代天府在活動期間舉辦總獎金超過新臺幣50萬元的「跋桮挑戰賽」,勢必吸引全台信眾熱情參與。此外,今年也推出「六廟祈福集章趣」,邀請走訪南鯤鯓代天府、蚵寮保安宮、北門永隆宮、井仔腳興安宮、井仔腳瀨東泰安宮及三寮灣東隆宮,完成集章即可兌換限量祈福收納袋,深度領略北門濱海的宗教文化魅力。

鯤鯓王平安鹽祭同時也結合成功鹽的「108祈福專案」,開放民眾及企業認購平安鹽祈福鹽簍,內容包含祈福鹽、客製祈願平安疏文、年度祈福紀念品等,祈福鹽具有安神助好眠、招財結善緣、淨身除穢氣及鎮宅保平安等功效,詳情可洽詢台灣守護文創股份有限公司。透過這份象徵平安與善念的鹽,不僅傳遞祝福,也使傳統鹽業文化持續在現代生活中發光。誠摯邀請全國信眾蒞臨這場年度盛會,一同共襄盛舉!更多平安鹽祭的活動資訊,請上「雲嘉南,好好玩!!!」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一到日本就什麼都想買?專業導遊告訴你在日本買這5項物品才對啦!

LIVE JAPAN
02

北海道到東北市區都有熊出沒?網友:市區安全還是會去!

LINE TODAY
03

國內旅遊景點體驗 你覺得還少了什麼?

LINE TODAY 討論牆
04

原來是這個意思!日本旅遊時你一定要知道的日本漢字

LIVE JAPAN
05

編輯現場直擊|大埃及博物館2025/11/4正式開幕!超過5000件圖坦卡門藏品、10萬件文物展出,歷時21年10億美金建造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6

中山站動物方城市主題雪白聖誕樹亮燈!壁畫拱門公車候車亭心中山線形公園好好拍

景點家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