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盼海鯤號11月浮航測試 海軍:沒有滲水
國造潛艦海鯤號在7月3日第三次海測後,即未再出港,進度成謎,國防部長顧立雄今(3)日在立法院答詢時鬆口稱,「希望」11月再進行一次浮航測試。
海軍參謀長邱俊榮則在答覆民眾黨籍立委黃國昌時證實,後續艦與海鯤號「外表、構型、需求、流線都一樣, 作戰需求不會調整。」
由於後續艦要從6顆小型引擎,改為2部引擎, 邱俊榮表示,動力調整部份,因為涉及商源問題,在立法院不做討論。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上午邀請國防部專案報告「近年國軍各項軍事工程落後及軍、商購案延宕原因分析及具體應處作為」,並備質詢。
黃國昌問後續艦設計不同怎銜接?軍方回不改構型
黃國昌詢問,日本蒼鯨號潛艦造價新台幣150億元,為何海鯤號價差貴逾2倍,顧立雄稱,因為有建造和武器款部分,建造有成本和人力,物料和造價加起來是368億元,再加上廠房建造和武器款,合計約為493億元。
顧立雄表示,台灣是首艘原型艦,而日本則是起源甚早,具備自製引擎和發電機等核心技術,所以建造成本可以降低。
黃國昌接著再問,海鯤號如果出港潛航,會不會有滲水情形?邱俊榮回覆稱,完全沒有這樣的事情,不會有這個狀況,「我們一定會達到安全無虞的狀況下進行。」
黃國昌追問,海鯤號採取6具較小的引擎,傳出後續艦會再更換為2部引擎,截然不同的設計要如何銜接?
邱俊榮強調,後續艦構型和裝備會透過選商機制,都會符合作戰需求,構型必要調整也都是符合作戰需求。
整合問題待解決,美軍報告明年試飛和交機
此外,朝野立委關切F-16V(blk70)交機延宕一事,顧立雄指出,他不敢說全數66架戰機是否能明年底完成交機,但預期今年底會在美國完成組裝10架,在生產線組裝共有50架。
顧立雄強調,F-16V在完成組裝後,會接續測試飛行,若順利則會交機;國軍會陸續掌握進度,若順利預,期明年可以看到F-16V飛返臺灣。
國民黨籍立委馬文君引用美國眾議院外國軍事銷售「老虎小組」(TIGER Task Force),在去年2月提出的報告指出,美國軍售交付延遲有19項,總額達220億美元。
馬文君也質疑,陸射魚叉飛彈期程從5年變成10年,現在又延長為12年,現在專案管理人才不足,後續還有逾兆元的韌性特別預算,憑什麼說可以做好?
戰規司長黃文啟答詢時說明,美國眾院該報告中,有關拖式二B(TOW-2B)飛彈、標槍飛彈、海馬士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已全數交裝,M1A2T戰車前兩批80輛也已經交裝,最後28輛明年第二季就會到。
空軍參謀長李慶然在答覆國民黨籍立委黃仁時指出,F-16V原本預計在這兩個月要進行試飛,因為整合上面還有一些問題,待解決後進度就會比較快一點。
根據美軍最新報告,明年度開始一定可以進行試飛和交機,之後會在美國接收檢查,待人員訓練完後,才會飛返台灣。
徐巧芯統計洛馬共欠129架,電戰系統進度落後
國民黨籍立委徐巧芯依據公開資訊指出,F-16V製造商的洛克希德·馬丁目前積欠各國的訂單為129架,同時,有沒有軟體問題,導致進度延宕?明年能否完成預定交機半數的33架?
顧立雄表示,洛馬在格林威爾的產線,都是台灣的飛機,目前在線組裝50架,會與美方在每個月召開相關檢討會議,要等到確定之後,才會比較有把握,再向立委報告。
李慶然稱,我們國家採購的F-16V是第一個生產,設計系統就超過30項和其他國家不同,至於內建的電戰系統有落後,但相關測試期程是放在最後面。
黃文啟也在答覆民進黨籍立委王定宇時說明,所有對美軍購自96年起的愛三,愛二性能提升,最後一個案子AN/TPS-77、AN/TPS-78三維防空偵蒐雷達,總計是300多億美元,我方已結匯180多億美元。
至於目前延宕項目,除了F-16V,還有AGM154C遠距遙攻彈藥、MK48重型魚雷共三項,總額約82.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