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麗的十萬個為什麼》於達文西頻道播出 以提問引導兒童探索世界與自我價值
(藝點新聞ainews編輯整理)
以提問引導兒童探索世界與自我價值
隨著開學季到來,學習的意義不再僅限於課本知識,更涵蓋了對世界的探索與自我價值的建立。在學生陸續返回教室、重新適應群體生活之際,能夠協助其在情緒、社交與思考面向穩定發展的教育媒介顯得尤為重要。《米麗的十萬個為什麼》(Mily Miss Questions)即是一部值得關注的教育動畫,現正於達文西頻道播出。
以提問為核心的哲學啟蒙
《米麗的十萬個為什麼》並非一般兒童動畫,而是一場以提問為起點的哲學對話。主角米麗(Mily)是一位八歲女孩,充滿好奇與觀察力。每一集均由她針對生活中的日常情境提出疑問,如「什麼是友情?」「公平的意義為何?」「為什麼有時候會覺得自己不夠好?」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觸及兒童成長過程中必然面對的心理與社會議題。
動畫特色在於並不急於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透過約七分鐘的篇幅,展現米麗與朋友、家人及陌生人之間的對話過程,引導觀眾逐步思索。作品在溫和的敘事節奏與簡潔童趣的視覺風格中,帶領兒童以自然方式進入反思歷程。此種設計與當前教育現場強調的「提問式學習」(inquiry-based learning)理念相契合,凸顯思考的重要性,並肯定兒童問題的價值。
兼顧兒童與成人的觀賞需求
雖然節目主要面向 5 至 8 歲的兒童觀眾,其內容亦兼顧成人視角。每集結尾所保留的開放性問題,往往成為親子或師生討論的契機。例如:當米麗思考「是否每個人都需要相同的事物」時,不僅涉及物質需求的差異,更引導對社會公平與個別差異的探討。此類設計不僅為兒童提供養分,也邀請成人反思自身是否真正理解並傾聽孩子的提問。
知識與情感的交會
在當前強調效率與成果的教育環境中,《米麗的十萬個為什麼》展現學習不僅限於知識的累積,更應重視情感共鳴與內在動機的培養。透過提問,兒童能逐步認識自我情感並建立自我認同。此種學習方式,提醒社會大眾在知識傳遞之外,更應鼓勵提出真誠問題,為深層學習創造契機。
新學期的教育啟示
隨著新學期展開,學生面臨新環境與挑戰,無法預測其將提出何種疑問。然而,提供面對未知的態度與探索方法,才是教育的關鍵。《米麗的十萬個為什麼》以寓教於樂的形式,協助兒童建立提問與思辨能力,為學習歷程播下啟蒙的種子。(達文西頻道提供)
節目資訊
達文西頻道 米麗的十萬個為什麼 Mily Miss Questions|9/1起 每週一至週五10:00
更多資訊請上點子鼠
收看方式
中華電信MOD109台/凱擘大寬頻Kbro206台/台灣寬頻TBC252頻道/Hami Video兒少區/四季線上影視/亞太電信GtTV綜合區/LiTV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