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免舉債? 行政院算數學打臉陳智菡:至少借千億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到底要不要全民普發1萬?國會朝野黨團近日為此爭執不休,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寸步不讓、堅持發錢;但擁有行政權的民進黨卻明確點出,此舉將讓國家增債千億,有必要思索再三。面對在野黨仍舊不依不饒、民眾黨國會黨團主任陳智菡更宣稱,「普發現金1萬元根本不用舉債」,行政院今(31)天特此說明,普發現金將導致舉債破千億的理由。
政院主計處首先指出,去(2024)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經審計部審定結果,累計賸餘為8393億,扣除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移用數150億、以及疫後特別預算移用數3799億元,尚餘4444億。如果扣除由立法院審議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所需經費上限5450億(含普發現金1萬所需經費2350億),則尚不敷1006億,需舉借債務支應。
行政院另說明,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財源3800億的其中2000億元,暫以舉借債務支應;2022年度總決算審定後,再改由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支應,是因為當時2022年度初估總決算,已實際產生歲計賸餘,與目前2025年度歲入、歲出預算刻正執行中,情況明顯不同。
行政院再指,總預算與特別預算為不同的預算個體,從編製、執行至決算,均分開辦理;總預算須等實際產生歲計賸餘,編列特別預算時始得移用。
行政院進一步說明,2023年2月23日將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其中所需財源3800億元,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1800億元、以及舉借債務2000億支應;然而,因2022年度稅收優於預期,經過連同其他歲入、歲出併同計算後,已實際產生歲計賸餘3493億。因此,2023年7月審計部審定後,始得運用;為能及時推動各項目之執行,部分財源先行編列舉借債務,等預算執行時,再以審計部審定之歲計賸餘優先支應。
至於2025年度總預算歲入歲出賸餘2398億,尚須扣除法定還本1415億後,才是當年度歲計賸餘;惟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2025年度稅課收入仍有不確定性,與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籌編時,2022年度初估總決算有產生歲計賸餘的情況不同。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