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走遍全台咖啡產區,鳴草咖啡尋豆師,記錄風味地圖,建立品種保育基地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6月12日20:51 • 發布於 06月11日13:03 • 上下游新聞

台灣咖啡產業蓬勃發展,杯測品評不斷提升,相較之下,咖啡樹品種的風味表現、抗病性議題乏人關注。熱血咖啡師王人傑,走訪全台咖啡產區,記錄超過 14 種咖啡品種,協助寫下「台灣咖啡風味誌」,更建立「咖啡方舟保育園區」,保存經過鑒定的咖啡品種。

「不能用愛國情懷銷售咖啡。」王人傑直言,近年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頂級咖啡豆,價格與品質都勝過多數台灣咖啡,台灣咖啡必須快速升級,拉高品質精準度,才能維持競爭力。

王人傑不只是一位咖啡廳老闆,更投注己力於台灣咖啡產業發展。(攝影/孫維揚)

杯測師不只品評,也是咖啡品質的「協力者」

外表看起來稚氣的王人傑,從高中就開始鑽研咖啡,20 歲初頭就擁有美國咖啡品質鑑定師、歐洲精品咖啡烘豆師證照。他原本專注於咖啡杯測,後來對採收到後製過程著迷,深入研究各產地特色與生產模式等,更取得美國咖啡品質協會「咖啡後製處理師」認證。

王人傑在開設自家咖啡店─鳴草咖啡後,也成為尋豆師,到咖啡產地採購生豆。但初期走訪台灣產區實況讓他頗為失望,原因是咖啡農缺少後製專業技能,醱酵、烘焙等過程不精準,不少咖啡有酸敗、潮濕木頭味等負面表現。

王人傑認為,杯測師有責任替咖啡農服務,不能只為眼前咖啡評分,而需成為咖啡品質的協力者,因此他定期到咖啡產區拜訪農民、借住在農家,陪伴咖啡農學習,希望提升台灣咖啡品質。

王人傑經常走訪各處咖啡莊園,觀察並陪伴咖啡農成長,提升生產品質。(圖片提供/王人傑)

修正後製、選擇合適品種,陪伴農民進步

王人傑在幾年間走訪桃園、嘉義、雲林、屏東、花蓮等地,跟著咖啡農製作咖啡,才發現影響咖啡成品的變因。例如許多咖啡農原本是茶農,曬乾咖啡習慣用竹篩或茶葉乾燥機等器具,不過咖啡豆比茶葉更難蒸散水分,不宜用竹篩曬乾,茶葉乾燥機內部溫度不一致,都會影響咖啡表現。

桃園復興白吉莎咖啡莊園莊園主陳耑妤為了提升咖啡品質,與王人傑合作,在咖啡醱酵時接種特定酵母菌,加速醱酵製程,避免時間過久而增加雜菌滋生風險,並在咖啡評鑑中獲得佳績。

除了後製技術,王人傑也與陳耑妤合作,試種不同品種,找出適合她田間與客群的咖啡,更把她加入的產銷班成為復興咖啡食農教育的基地。

王人傑積極走入咖啡生產前端,與咖啡農交流,合作提升咖啡品質。(圖片提供/陳耑妤)

協助風味誌,刻畫台灣咖啡滋味

王人傑觀察,過往台灣咖啡店業者很少跟咖啡農互動,不僅是台灣咖啡價格高、品質不均,也包含「咖啡風味不明確」。他認為,台灣需要各產區咖啡風味的「基本指南」,降低尋豆師與業者探尋台灣咖啡門檻,透過指南讓業者掌握去哪個產區可以尋覓到特定風味的咖啡豆。

王人傑長期與雲林古坑華南社區發展協會合作,也曾推出《古坑咖啡風味輪指南》,後來此經驗為基礎,加上農業部農村水保署,雲林縣政府等支持,再找其他區域農民、杯測師合作,針對全台四大咖啡產區,進行 180 支咖啡杯測,匯集成《台灣咖啡風味誌》,詳細描繪不同產區、不同品種咖啡的風味表現。

王人傑坦言,他無法調查所有產區的咖啡風味,而且隨著氣候、栽培品種、後製技術等改變,風味勢必每年變化。但他強調,若行有餘力,希望持續進行科學化調查,每年發行風味誌提供產業參考,也協助農民掌握自家特色,促進後端買家對台灣咖啡有更多認識。

華南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督導賴雅玫指出,王人傑希望「讓台灣咖啡被外界看見」的熱忱感動她,因此向農村水保署、雲林縣政府、古坑鄉農會等單位尋求合作或經費挹注,共同促成《台灣咖啡風味誌》等刊物誕生,並透過社區免費提供給多家咖啡廳,帶動大眾更認識台灣咖啡。

《台灣咖啡風味誌》描繪台灣不同咖啡產區的咖啡風味輪廓,供讀者認識台灣不同咖啡滋味。(攝影/孫維揚)

憂慮咖啡產業發展,升級死線不到 10 年

王人傑分析,台灣咖啡自給率不過 3%,但各環節落後國際市場太久,甚至近年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頂級咖啡豆,價格與品質都勝過多數台灣咖啡。咖啡市場必須與全球競爭,他擔憂台灣咖啡若沒能在 10 年內迅速升級,遑論外銷,內銷恐怕也將沒有精品市場。

王人傑舉例,國際咖啡流行品種已強調既要抗病、也要好喝,但台灣常見的鐵皮卡等仍屬於初代品種,風味表現與抗逆境性都差強人意。然而不論官方或私人,台灣都沒有可以安心買到明確品種的管道,乃至農民還要擔憂品種紊亂不清。

王人傑也提及,澳洲等相對新興的咖啡生產國,已鑽研採收全機械化,反觀台灣連半自動採收機都很少見。每個品種、場域採收咖啡,機械需要設定不同施力參數才能精準搖下成熟果實,有專家引導咖啡農操作才能事半功倍,可惜至今並沒有看到台灣大量投注資源在咖啡機械化生產。

針對後端加工與銷售,王人傑則認為,國外咖啡產區多有大型處理廠,主責倉儲生豆、篩選品管、杯測咖啡等環節,保障咖啡品質穩定供應。台灣通常是咖啡農直接與咖啡廳業者對接,雖方便雙方交易,卻不會留下水分、糖度等科學性數據,每家農戶的後製儀器也相當參差,不利後端業者持續、穩定採購生豆。

走訪許多咖啡產區,王人傑擔憂產業若不快速進步,將會失去競爭力。(圖片提供/王人傑)

建保種園、後製廠,期望帶動產業進步

王人傑直言,現在台灣咖啡如同先進國家價格,產量與品質卻仍在開發中國家水準,「不該緊張嗎?」他認為產、官、學應審慎面對咖啡產業挑戰,尤其政府應協助產業凝聚共識,盤點咖啡資源、整體規劃,再依據各產區特色制定發展策略,不能停留在舉辦活動的階段。

除了呼籲,王人傑更直接展開行動,在宜蘭啟動「咖啡方舟保育園區」計畫,保存經過品種鑒定的咖啡品種,也找農民合作,在不同產區試驗,期望替台灣建立可穩定供應不同咖啡苗、又能建議各地農民選擇合適品種栽種的保種園。

王人傑另外與數位同伴共建「BeanBorn」咖啡後製處理廠,採購生豆加工儀器,替農民代工後製咖啡時,也記錄醱酵、烘焙等過程的數據,找出咖啡最佳風味後能穩定供應。同時跟學者、咖啡農研究台灣野生酵母菌種,期望從台灣找出可提升咖啡醱酵效率與品質的菌株,應用在產業。

王人傑認為,「不能再用愛國情懷銷售咖啡」,唯有台灣咖啡更邁向科技、精準化產銷,能擴大栽種面積,才能增加高品質咖啡豆供應量、維持競爭力。

延伸閱讀:

鄒族咖啡創生 02》21 家咖啡莊園齊聚「練功」,聯盟合作分工,評審看好實力

台灣咖啡豆銷售冠軍,森高砂咖啡專賣台灣咖啡,39 鄉鎮咖啡美味,一次全部享受

鄒族咖啡創生 04》沒有血緣卻有鄒族魂,陳俞嘉以專業陪伴族人,打造精品咖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明起連3天天氣不穩「週日最糟」! 南海熱帶擾動恐升級熱帶低壓

自由電子報
02

高雄漢來雙人房520元標錯價 Agoda認訂單有效

中央通訊社
03

亞馬遜雨林為何沒雨了,科學家找到答案

科技新報
04

北市高中教師「課堂播九三閱兵」 學生反感竟被嗆「不喜歡出去」

太報
05

最高1千萬!6張中獎發票沒人領「消費明細曝光」 今天錯過就充公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