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拆解Figma上市招股書:走出200億合併失敗陰霾,獲取客戶的3大策略奏效

創業小聚

更新於 07月31日16:42 • 發布於 07月08日07:00 • 曾令懷

7月31日更新:

Figma將以33美元的價格,於美國時間7月31日開始交易,高於原本預期的32美元。而公司透過IPO,已經成功籌集12.2億美。

設計協作巨頭Figma正式提交S-1文件,計畫在紐約證交所上市,準備叩響資本市場大門,這次上市申請也被外媒譽為是為沉寂已久的IPO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

Figma以設計工具聞名,但其實已從單純的設計工具蛻變為數位產品開發的核心平台,每週吸引逾1,300萬月活躍用戶,包含Duolingo、Netflix、Stripe、Uber、Airbnb、Claude都是客戶。Figma的財務表現也相當令人矚目,截至2025年3月31日,過去12個月的營收高達8.21億美元、年成長率達46%。

2023年,Figma和Adobe驚人的200億美元併購案最終戲劇性中止後,這份S-1文件可以說是Figma後續轉型與努力的成績單。但是Adobe的競爭壓力仍在,甚至生成式AI爆發後,Figma也有許多潛在挑戰,從S-1文件看到更多Figma的策略。

設計師不是最主要客戶!Figma如何從設計工具變成開發工具

Figma的故事始於2012年,創辦人Dylan Field和Evan Wallace的願景是「消除想像與現實之間的鴻溝」。他們在2015年推出了核心產品Figma Design,這是一款基於瀏覽器的設計工具,首次將設計帶入了網頁環境,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和協作性。這改變了過去設計師單打獨鬥、透過不斷寄送檔案來協作的模式。

隨後Figma又陸續開啟了其他產品線,從服務設計師擴大到服務整個產品團隊,包含為團隊腦力激盪和概念發想而設計,解決產品開發初期「構思與協調」階段的需求的線上白板「FigJam」,以及為開發人員量身定制,縮短了設計與開發之間的溝通鴻溝的「Dev Mode」,還有簡報設計工具「Figma Slides」。

2025年Figma最新擴張的產品線則都跟AI和開發有關:
- Figma Sites:讓用戶直接將設計發布為可運作的網站,並可自訂URL。
- Figma Make:這是一款AI驅動的產品,能夠將純文字轉換為產品雛型,甚至直接生成可運行的產品,大幅加速從想法到產品交付的過程。
- Figma Buzz:用於批量創建符合品牌形象的社群媒體和行銷素材,提供AI編輯文字和圖片功能。
- Figma Draw:為精細的向量編輯設計和產品插圖提供專用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Figma的產品線擴張到服務設計師以外的產品經理、研究員、行銷人員等非設計角色,恰好是從和Abobe紛紛擾擾的2023年開始,而這個轉型可以說相當成功:截至2025年3月31日,Figma擁有超過1,300萬月活躍用戶,其中三分之二是非設計師。

Figma從最初服務設計師的設計工具,到現在成為服務整個產品開發團隊的完整開發協作工具。

延伸閱讀:不只是單一個案!Adobe、Figma天價併購案取消,為新創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產品導向、企業和社群共生,成為Figma的壯大利器

如果說客群的擴張得益於產品線的多樣,在「怎麼讓客戶願意付錢使用」,Figma採取3大策略:產品導向成長(Product Lead Growth,PLG)、企業方案和開發者社群。

產品導向的成長方面,Figma將用戶體驗本身變成最強大的銷售工具,因為瀏覽器的方便性、協作可行性,自然地吸引了其他團隊成員加入,促成了從免費到付費的轉化,有效降低了新用戶獲取成本。

延伸閱讀:SaaS公司必勝策略:PLG模式是什麼?如何幫助Canva、Slack獲得巨大成功?

至於企業客戶,Figma在2018年開始組建直銷團隊,並推出了「Organization」和「Enterprise」等企業級訂閱方案,而這些頂級方案佔總收入的70%。這個團隊與公司內部的「客戶擁護者」(customer champions)緊密合作,將產品推廣到整個組織,實現跨部門和多產品的採用。約有70%的新大型組織和企業客戶,其內部至少有一名用戶曾是Figma Professional方案的成員,這說明了自下而上的採用如何為直銷團隊鋪平了道路。

最後是以社群為核心的成長引擎。Figma透過年度會議Config以及全球超過200個「Figma之友」分會與用戶互動。社群為此開發出超過25萬種外掛和工具,豐富了平台的功能,Figma還提供「Figma for Education」計畫,向學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免費方案,培養未來的產品建構者。這種深度投入社群的策略,不僅帶來了用戶增長和忠誠度,也為其產品開發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回饋。

從產品體驗、社群路動到企業服務,Figma也透過靈活的收費方式留下客戶。Figma的訂閱模式以「席次(per seat)」為基礎,從免費的「Starter」方案到針對個人和小型團隊的「Professional」方案,再到為大型企業提供的「Organization」和「Enterprise」方案,202年3月Figma還進行了重大的定價和包裝調整,引入了「多產品席次(multi-product seats)」,例如「Collab」、「Content」、「Dev」和「Full」席次,每個席次捆綁了不同的產品組合,希望提供更多功能並提升管理可見性,儘管這也帶來了預測營運結果的複雜性。

Figma調整了新的定價策略。

48%年成長率、91%毛利率,Figma市場成績單表現亮眼

從S-1的資訊來看,Figma的核心財務指標展現了強勁的成長勢頭。Figma的營收主要來自其訂閱模式,且淨美元留存率高達132%,這表明現有客戶在持續增加Figma的使用量與支出,是營收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為止,76%的客戶使用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Figma產品,高於一年前的64%。

Figma各年度客戶群所產生的ARR持續累積。
Figma淨美元留存率表現,說明客戶願意留在Figma上,甚至願意多付錢。

國際市場也是Figma的成長關鍵,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內,53%的營收來自美國以外地區,而過去12個月中Figma的營收達到了8.21億美元,在2024財年營收則是7.49億美元,實現了48%的年成長率。而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內,營收為2.282億美元,年成長率為46%。

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四年複合年營收增長率高達53%。公司的毛利率維持在極高的91%,凸顯了其軟體業務的內在效率和強大的單位經濟效益。

然而在淨利潤方面卻有一些波動。2023財年,Figma實現了7.378億美元的淨利潤,這主要歸因於其與Adobe合併失敗後收到的10億美元終止費。但在2024財年,公司承受7.321億美元的淨虧損,這主要是因為8.893億美元的巨額股權激勵費用,若剔除這些非經常性影響,Figma在2024財年的非GAAP(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營業利潤率為17%,並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內進一步提升至18%。

至於費用,Figma的主要支出包括技術基礎設施和託管成本(含AI推理費用)、員工相關成本(含股權激勵)、支付處理費、折舊攤銷以及銷售和營銷費用等。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正進行大量AI投資,這短期內預計將對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產生負面影響。銷售和營銷費用在2024年大幅增加134%,部分原因也是由於股權激勵費用以及市場活動和廣告支出的增加。

在債務狀況方面,為了支付IPO前後產生的特定現金需求並增強財務靈活性,Figma於2025年6月27日簽署了一項新的循環信貸協議(Revolving Credit Facility),總額可達5億美元。Figma計畫利用這筆信貸支付與受限股單位淨結算相關的預期預扣稅款,並在IPO後,利用發行所得資金償還這筆債務。

目前Figma擁有6.186億美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9.232億美元的有價證券,顯示其流動性充足,此外Figma還有關於加密貨幣的相關投資計畫。

延伸閱讀:Figma申請上市、募資上看150億!意外揭露持有近7,000萬美元比特幣ETF

Figma潛在風險:商業模式與市場競爭的雙重挑戰

不過,Figma的營運也存在相當風險,尤其是今年大幅調整了收費和定價後。Figma在S-1就承認,新模式可能無法精確反映吸引新客戶和留住現有客戶的最佳定價,這使得營運成果的規劃和預測變得更加困難。此外,未來若引入基於使用量的計費模式,可能會比訂閱制營收更難預測,降低營收可見性。文件也明確指出,這些變化可能導致客戶不滿或流失。

另外,Figma預計在IPO後,將因限制性股票單位(RSUs)的歸屬和結算產生大量的股票激勵費用。例如2024財年,Figma因股權激勵費用(特別是2024年5月的RSU釋放和2024年股票期權授予)而產生了8.893億美元的巨額淨虧損。這筆費用會顯著影響其短期內的毛利率和營運利潤率,並可能阻礙公司實現盈利。此外,大量RSU和股票選擇權的行使和歸屬,將導致對新投資者和現有股東造成即時且實質性的稀釋效應。

除此之外,生成式AI究竟是為Figma帶來機會還是挑戰,目前尚不得而知。儘管Figma正大力投資整合AI,但是AI同樣能降低競爭對手開發和推出產品的難度,甚至可能使Figma平台的某些方面過時,或減少設計師、開發者和其他協作者對其平台的依賴,進而導致營收損失。

Figma方面認為,儘管短期內對AI的投資預計會對其毛利率和營運利潤率產生負面影響,但是AI終將根本性改變產品開發流程,使軟體創作變得更為容易和普及。因此未來幾年只會投入更多到AI上。

擁有過半投票權,創辦人Dylan Field牢牢掌握Figma的關鍵決策權

做這項關鍵決策的又是誰呢?顯然是Figma的創辦人的Dylan Field。從S-1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到Figma的多重股權結構設計,這有利於集中創辦人的控制權。

Figma共同創辦人Dylan Field掌握公司75.3%的投票權。

Figma擁有三種不同類別的普通股:A類普通股、B類普通股和C類普通股。這三類股票的權利除了投票權和轉換權之外是相同的。其中,A類普通股每股擁有一票投票權,而B類普通股每股則擁有驚人的15票投票權,並且可以轉換為A類普通股。C類普通股則沒有投票權,除了法律另有規定外,並在特定條件下可轉換為A類普通股。

截至2025年6月15日,在IPO之前(並假設相關股票轉換與RSU結算完成),Dylan Field直接持有或透過信託持有56,553,591股B類普通股,將持有或能夠控制公司已發行股本的約51.1%投票權。更重要的是,他還持有另一位共同創辦人Evan Wallace及其家族信託Wu-Wallace Family Trust所持有的26,730,324股B類普通股的不可撤銷代理權。綜合這些,Dylan Field在IPO前將能控制公司約75.3%的總投票權。這種高度集中的投票權,將顯著限制新投資者在重大交易(包括公司控制權變更)中影響決策的能力。

除了創辦人,多家知名的風險投資公司也持有Figma的大量股權:

  • Index Ventures的關係企業在IPO前持有約66,793,025股A類普通股,佔總投票權的17.0%。其合夥人Danny Rimer也是董事會成員。
  • Greylock Partners的關係企業持有約61,495,120股A類普通股,佔總投票權的15.6%。其風險合夥人John Lilly也是董事會成員。
  • Kleiner Perkins的關係企業持有約55,120,394股A類普通股,佔總投票權的14.0%。其合夥人Mamoon Hamid也是董事會成員。
  • 紅杉資本的關係企業持有約34,186,651股A類普通股,佔總投票權的8.7%。其合夥人Andrew Reed也是董事會成員。

IPO市場逐漸回溫,Figma注入強心針

外媒《CNBC》表示,Figma的上市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4月份的關稅政策擾亂了市場,甚至導致一些公司推遲了他們的IPO計劃,但最近顯然慢慢回溫了,例如穩定幣發行商Circle上市後,現在價值比IPO價格上漲了6倍多,市值接近430億美元。

網路銀行Chime也於6月IPO、Hinge Health則是在5月上市、人工基礎設施供應商CoreWeave於3月上市後,6月價格上漲46%,自發行以來翻了兩倍。

Figma可以說是SaaS的佼佼者:瀏覽器原生、產品主導的策略,而且擁有一流的獲利率,更無懼——甚至擁抱——AI,將為軟體產業豎立一道標竿。

延伸閱讀

突破收購破局陰影,Figma提交IPO申請!為何選擇此時上市?
名校輟學、投資人潑冷水!Figma創辦人十年磨一劍,30歲打造百億元協作軟體
挑戰Figma!Phase獲4億台幣募資,正式上線首款UI動畫工具
和Adobe併購案告吹後積極轉型,Figma如何用全新視覺形象宣告定位的改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高通峰會直擊!執行長阿蒙:6G商用裝置最早2028年問世,AI代理人將改寫手機角色

今周刊
02

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

路透社
03

打造星際之門 OpenAI、甲骨文、軟銀擬蓋5座資料中心

路透社
04

【專訪】Chainvestigate執行長陳采履:幣流分析不只是打詐工具,更是Web3時代信任的基礎!

Knowing
05

印度法院駁回馬斯克社群媒體X訴訟 網路監管機制有效

路透社
06

路透:川普25日將簽署TikTok協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