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世上最豐沛人均石油資源 科威特今夏為何頻頻缺電?
提到波斯灣產油國,人們往往第一印象就是富裕且生活條件優渥,然而令人大感詫異的是,目前卻有個全球人均石油資源最豐沛的國家,屢屢面臨缺電危機,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更與英國相等,這個國家便是科威特。
彭博指出,在1960年代阿拉伯世界因為石油產量大增而快速崛起的浪潮中,科威特是首個因此而獲得迅速發展的國家,且當地原油資源更是傲視全球,估計地底石油藏量達到1015億桶之多,換算為每位國民平均坐擁2.31萬桶石油,是排名居次的委內瑞拉1.07萬桶的2倍有餘,按照目前市價計算,相當於人均430萬美元(約1.3億元新台幣)。
家裡有礦、富到流油 電力短缺卻高達7.3%
因此,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個數十年來都明列全球最富裕之一的國家,在過去2年之間的夏季,輪流供電卻是家常便飯。報導指出,在今年4月,科威特境內有30個地區因為氣溫飆升而出現停電的情況,且在用電尖峰期間,全國電力負載的短缺更高達7.3%;因此消防單位呼籲各地民眾不要搭乘電梯,以免因為突然斷電而受困,且斷電時間往往長達數個小時,肇生意外的可能性也因此升高。
此外,科威特各地的工廠,也被當局下令在上午11時至下午5時之間暫停運作,該禁令持續了5個月,直到上周才正式解除。
在電力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科威特5月有40處住宅區,以及10處工業與農業聚落出現停電狀況,且在6月時,由於氣溫高達攝氏51度,迫使政府公開呼籲民眾採取調高空調溫度、換裝節能照明器具,並養成隨手關閉電器的習慣,更派出無人機取締非法加密貨幣挖礦行為,試圖壓低全國用電量。
歸咎於再生能源的正當性不足 長年政策錯誤才是主因
報導指出,化石燃料的擁護者往往會將電網運作的不穩定,歸咎於再生能源,然而對於高達99.6%發電量來自燃油以及燃氣機組的國家而言,這樣的說法全無正當性,任何1名願意坦誠的電網管理者都清楚知道,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單一技術所能造成,而是長年政策錯誤以及基礎建設的不足所導致,在科威特,則是長期的政治僵局,以及拒絕面對氣候變遷、思考能源轉型的態度。
長期以來,科威特擁有一個具有高度影響力的國會,在普遍採行君主制度的阿拉伯世界之中屬於罕見的例子,然而各政治派系之間的較量也因此未曾停止;在科威特國家元首麥沙(Sheikh Meshal Al-Ahmad Al-Jaber Al-Sabah)於去年底宣布暫停實施民主制度之前,該國在10年之間就更換了15位能源部長,導致科威特能源政策無法延續,且基礎建設的升級也遭到嚴重擱置,最終釀成困局。
具備發展太陽光電良好條件 卻大量進口天然氣發電
報導指出,科威特國土面積雖然並不大,但高達9成都是沙漠,因此具備了發展太陽能發電的良好條件,只要以900平方公里、占該國總面積5%的土地,就能產出約50吉瓦(GW)的電力,足以因應該國現有所有電力需求。
然而在2024年,科威特進口太陽能發電板的總額僅有150萬美元(約4549.5萬元新台幣),甚至低於利比亞、南蘇丹等國。目前沙烏地阿拉伯正在推動於2030年之前,達成再生能源供電50%的目標,但根據挪威能源市場研究公司睿諮得能源(Rystad Energy)分析師庫瑪爾(Nishant Kumar)的報告,科威特恐怕連再生能源占發電比例15%的溫和目標都「遙不可及」。
因此,大幅依賴化石燃料發電的科威特,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削減會員國油井產量配額的限制下,不僅原油,連天然氣都必須減產,從而使其必須從鄰近的卡達進口液化天然氣發電,結果使這個石油藏量豐富的國家,在去年進口的天然氣居然和人口是該國14倍的英國相等。
在2007年時,科威特曾經是僅次於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全球第3富裕的國家,但如今該國排名卻僅略高於波蘭與愛沙尼亞,凸顯出錯誤的能源政策,以及政治擾動,對一個國家發展所能造成的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