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東京女孩的南國日常——日籍YouTuber Mana與高雄的故事

景點家

更新於 09月05日03:20 • 發布於 09月05日03:00

圖文 / 高雄畫刊

Mana從東京來到高雄,從光芒四射的舞臺走入攝影機前的日常。她曾為NHK童星、在日本擁有高薪穩定的工作,但一次臺灣旅行改變了她的人生方向。如今,她用鏡頭記錄高雄的生活,也成為臺日文化交流的溫暖橋梁。

Mana用甜美的笑容與真實的日常,呈現出高雄的美好。( 圖/高雄市新聞局,以下同)

初來臺灣:追求夢想與勇氣的起點

Mana從小活躍在舞臺上,直到父親希望她專注課業,才暫停演藝工作。大學時期,她赴美當交換學生,意外結識一群臺灣朋友,也因此對臺灣產生好奇與嚮往。

「第一次來臺灣,是這些朋友帶我在臺北到處玩,那時就愛上這裡。」Mana回憶道。回東京後,她繼續當上班族,卻感到越來越壓抑。最終,她做了大膽決定:辭職、帶著存款飛往臺北,開啟新人生。

Mana長相甜美,童年時在日本演出過多檔節目與電視劇,經歷豐富。

起初,她不會中文,也不熟悉求職途徑,只能靠省吃儉用與毛遂自薦。一封寄給日籍YouTuber三原慧悟創立的頻道《三原JAPAN》的信件,改變了她的命運。從舞蹈老師到子頻道主持人,她逐步融入臺灣生活,也找到自己在影像創作的定位。2022年,她離開團隊,自創《我是Mana》頻道,正式踏上個人創作之路。

定居高雄:慢生活的選擇

Mana的先生Ian曾在高雄服役,兩人相識後,經常南下旅行,讓她與高雄也建立特別連結,同時愛上這座城市的溫暖與親切;去(2024)年初,他們正式搬到高雄。「這裡不像臺北節奏快,也不像東京冷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我有回家的感覺。」Mana表示。

高雄陽光明媚,隨手一拍,手機也能捕捉如電影般的美景。

來到高雄後,她自然而然地採用許多在地題材,頻道目前已累積超過六百多支影片,其中六成以上與高雄相關,涵蓋日常點滴、美食與文化觀察。「我沒有刻意強調『高雄味』,因為我真的住在這裡、喜歡這裡,所以自然拍出很多高雄故事。」這份真實,也讓觀眾感受到城市的日常溫度。

Mana用影片分享高雄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圖片提供/我是Mana)

她常介紹在地人容易忽略的角落,而非網紅景點,就連住家附近便當店也認真介紹。「有些人覺得便當店普通,但越習以為常的事物越值得被看見。」她最愛的高雄味清單,還包括白糖粿、米苔目、米糕、鴨肉飯、番茄切盤、鍋燒意麵、現打果汁與木瓜牛奶,「還有高雄的香蕉、芭樂也都超好吃。」

高雄的水果種類豐富又好吃,一定要推薦給大家。(圖片提供/我是Mana)

文化活動:成為臺日交流的橋梁

除了經營頻道,Mana也積極參與文化活動。去年,她參加《大港閱冰—冰品市集嘉年華》,與高雄市長陳其邁推廣在地冰品。今年,她擔任《台日大港水果祭》宣傳片「水果對決」主持人,與市長及日本代表共同介紹高雄與日本水果。

受邀出席《台日大港水果祭》,介紹兩地美味鮮果。(圖片提供/我是Mana)

「311大地震時,臺灣給了日本很多幫助,我希望用自己的影響力,把臺灣的美好介紹給更多日本人。」Mana觀察到,多數日本旅客行程只涵蓋臺北與臺南,對高雄認識有限,因此希望透過頻道推廣這座便利又美麗的城市。「高雄有小港機場、高鐵、捷運、輕軌,交通方便,天氣好、景點美,隨手拍都像明信片。」

Mana認為高雄交通便利,輕軌、捷運就能連通城市各個角落。

展望未來,Mana計畫持續深耕頻道,鼓勵更多日本人把高雄當作臺灣旅行第一站,也希望臺灣人多去日本旅遊,促進雙方交流。「每次回到高雄都有回家的感覺,鄰居會送水果,朋友會叮嚀不要太累,這些溫暖在東京完全體驗不到。」   

每天,Mana用鏡頭記錄高雄的日常,也把這份溫暖傳回日本。她的故事像高雄的海風,溫柔而真誠,吹向更多人的內心,讓文化交流在日常中自然生長。

【Info】

我是Mana:https://www.youtube.com/@Manahello

九月雪花海X彩色鯉魚旗同框美拍!大溪韭菜花季5大打卡亮點活動情報一次看

https://www.mook.com.tw/article/38596

加入景點+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快訊/下班注意!14縣市大雨特報 2地「大雷雨狂轟1小時」

三立新聞網
02

太噁了!LINE新增「一功能」讓台人炸鍋 網喊:拜託不要開放

太報
03

老家沒住人「電費竟高達近26萬元」 真相曝光網看傻眼:要募滿1000億?

CTWANT
04

夏季電費「1家5口僅用千元內」!實際總額竟要繳5千2 釣一票苦主現身

CTWANT
05

iPhone 17 Pro「新色」淪迷因?網酸:貨運橘

民視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