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32:0「AIT出手了」!學者揭1訊號:美國只在乎這事
兩波大罷免以32比0收場,國民黨大獲全勝,旅美學者翁履中對此分析,美國在台協會(AIT)在罷免後快速動作,公開強調跨黨派會談,此舉已釋放出明顯訊號「美國不在乎台灣誰執政」,只在乎軍費是否到位,誰能推動國防預算就和誰對話。
國會藍白合 國防預算案恐受阻
翁履中26日在臉書發文,提到行政院提出的9495億元國防預算案,接下來勢必在藍白多數的立法院面臨更複雜的談判與拉鋸。外媒對於罷免案的報導大多延續「抗中保台牌失效」的敘事,甚至形容北京會樂見此結果,卻很少檢視執政黨為何失去部分支持,或是選民更在意民生議題的現實原因。這反映出駐外媒體通常是「永遠的當權派」,需要和當地政府維持良好關係,才能取得消息與管道,除非政黨輪替已成定局,或者該國本身極度弱勢,否則很少會主動冒著與現任政府翻臉的風險。
大罷免32比0 AIT秒出手洩1訊號
然而駐外使節就必須兼顧政局變化、即時回應,翁履中指出,大罷免之後美國在台協會動作非常快,處長谷立言隨即與國防部長顧立雄會面,之後又和國民黨多位立委合照並發文,強調「美國歡迎跨黨派展現對國防改革與經費投入的堅定承諾」。這樣的安排,顯然是要跨越政黨界線,確保無論誰掌握國會多數,都要推動軍費到位。
翁履中認為,美方訊號已經再明顯不過,「誰能推動國防預算,美國就和誰對話;誰擋國防預算,美國就會跟誰『好好溝通』」。對執政黨來說,壓力在於必須與在野協商,否則預算卡關,不僅防務布局受阻,更會在國際上失信。對在野黨而言,壓力更複雜,如果在國防預算上強硬,很容易被華府解讀為「唱反調」,甚至被貼上「親中」標籤。但若選擇全面放行,又可能被支持者批評「對美國讓步過頭」。
「疑美論」蔓延 恐動搖人民對政治信任
翁履中提醒,另一層風險是台灣人民如果只覺得是「被迫買美國軍火」,那麼恐怕會引發更多「疑美論」,更嚴重的是台灣社會陷入一種無力感,認為不論哪一黨都守不住人民的荷包,最後乾脆對政治完全失望,進而對民主社會的凝聚力帶來負面衝擊。
翁履中直言,川普政府對盟友已經清楚揭示「國防KPI」,沒有折扣的空間,因此台灣的選項不是「要不要提高軍費」,而是「怎麼花」,如何確保錢花得值得,讓社會相信錢是花在刀口上。華府的壓力是現實,國防開支必然增加,但如果讓台灣人覺得這是被迫繳「保護費」,而不是自主投資安全,最終會動搖的不是美台關係,而是台灣內部對政治本身的信任。
翁履中最後強調,如果人民對政治失去信任,想要凝聚共識就會更困難,不論未來面對的是台美關係,還是兩岸問題,都會因為相互不信任而更難找到能被社會接受的平衡點,「這是台灣在國防預算之外,必須正視的更大挑戰」。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