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火力探勘地熱發電 聚焦北宜花東5大區
經濟部地礦中心主任徐銘宏今(27)日表示,台灣地熱潛能達到40GW,但地熱探勘前期投入成本高、時間長。故經綜合評估全台10大地熱潛能區後,北宜花東五大高潛力區約占8成,將集中資源、優先探勘。
五大高潛力區包括台北大屯山、宜蘭蘭陽溪中上游、花蓮瑞穗、台東紅葉-霧鹿、台東知本-金崙。另外,考量交通、饋線等優勢,宜蘭傳統地熱潛力區面積大,傳統及先進型地熱均占全國20%,近期將先著重發展蘭陽溪地熱區。
台灣中油公司發言人林珂如今天也宣布,與中研院合作的員山深層地熱研究井,去年底開工後,已克服萬難,在今年8月16日鑽探到目標深度4,018米;今年10月將在宜蘭冬山再鑽一口4,000米的深層地熱探勘井。
此外,中油位在宜蘭大同鄉土場山區建置的5.4MW地熱電廠,終於克服交通及氣候變遷挑戰後,將於今年9月併網發電。
中油地熱處長陳炳誠說明,宜蘭員山位在蘭陽平原北側,探勘過程遇到雪山山脈四稜砂岩層,設備零件磨損嚴重、速率緩慢;所幸與國外公司合作,終於達標,預計將再花1個月時間收集地質資料,初步分析是否具有開發效益。
宜蘭冬山則位在蘭陽平原南側,今年底開始鑽探深層井,可以蒐集蘭陽平原南測的地質資訊。
事實上,為加速尋找地熱源頭,經濟部地礦中心已引進加拿大地物探勘利器「空載大地電磁」,上周已在宜蘭地區加速探勘。地礦中心科長李柏村說明,這個外觀像「雞腿」的設備,透過直升機吊載3維線圈,搜集地面散發出電池波信號、地質下不同岩層構造、是否有地熱資源,每小時飛行成本約23萬元。好處是可以廣域、快速、不受地型限制,短時間大範圍探測,首次引進台灣。
為廣泛收集潛在探勘區;繼2025年地熱併網容量約20MW後,經濟部能源署也將2026年探勘目標訂在500MW,透過積極探勘、找出佐證資料後,再進一步開發為地熱電廠。
另外,地熱探勘除了耗時、耗錢之外,也有法令面待鬆綁。據悉,內政部將啟動《國家公園法》修法,經濟部將提建議鬆綁國家公園範圍內可設地熱電廠;其他涉及的法規還有《國土計劃法》修正;以及與原民會討論簡化原民諮商同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