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研究解放軍對台威脅,台灣智庫廣邀台美軍事專家舉行研討會

科技新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台灣智庫近期邀集多名台灣現役和退役軍官,以及前美國國防部官員舉辦「中國解放軍火箭軍及海空軍對台威脅與因應」研討會,並開放民眾參與,讓台灣社會能更理解中國軍方現有能力以及對台灣進攻的可能手段。

台灣長年受到解放軍威脅,而在中國不放棄武力犯台前提下,台海衝突若爆發,解放軍的火箭軍和海空軍將是侵略第一線部隊,因此台灣智庫特別邀集多名國軍現役和退役軍官,以及前美國國防部對台事務資深官員胡振東,舉辦研討會進行深入討論,讓與會民眾、媒體、產業相關人士對於解放軍威脅有進一步認知。

前國安局長、駐丹麥大使李翔宙上將在開頭演講時,以 2022 年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觸怒中國發動為期 9 天的「圍台軍演」,導致總統府、國防部、外交部網站遭到攻擊,就連車站、超商的電子看板也遭竄入癱瘓,其對社會民心的衝擊更甚重兵軍演。

李翔宙表示對解放軍的情報研究要從根本做起,像連續劇般持續不斷,斷了片就容易變成走馬看花,淪為表面功夫而掌握不了現實。

網路及電子戰威脅

研討會第一個單元為網路及電子戰威脅,由前國安會諮詢委員,台科大資工系特聘教授李漢銘擔任主持人,李漢銘教授對台灣智庫將網路電子戰列為第一單元表示感謝,因為這是台灣目前面臨最急迫的威脅,且長期以來由於能見度不如戰機、軍艦和戰車等傳統武器,因此急迫性經常遭到各界忽視。

陸軍後勤指揮部後勤資訊中心主任王清安上校表示,國軍目前面臨中共網路與電子戰有 4 項主要問題急需因應,首先是預警監控防護能量不足,其次是台灣與中國網路空間與電磁頻譜無緩衝區,且漏洞修補仰賴美國與各國資安公司通報,網通設備容易成為資安破口。

第三是國軍急需建立資安統籌單位,但相關人力不足成為最大障礙,最後是指管通訊網韌性需強化,相關系統老舊,且電力供應有待考驗。

為此王清安上校表示,因盡快導入人工智慧系統強化資安應變中心情蒐,設立「國家資安戰情協同應變中心」,職能應涵蓋網路、資訊、電子戰、心理戰及法律等專長人員,並建立網路空間優勢,支援聯合部隊計畫與行動。

火箭軍威脅

自 1996 年台海飛彈危機以來,中國火箭軍(前稱二砲部隊)就是解放軍對台攻擊的第一線單位,近年隨著中國快速擴軍,火箭軍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和長程火箭砲數量增加,搭配「飛彈洗地」等認知作戰,讓火箭軍成為最廣為台灣民眾熟知的對台威脅。

前美國國防部對台資深官員胡振東指出,台灣不像烏克蘭一樣具備戰略縱深,無法以空間換時間,因此國軍長程預警和即時反擊能力就相當重要,當解放軍發動第一波飛彈攻擊時,就要有能力迅速因應並進行源頭打擊,降低中國發動後續波次飛彈攻擊能力。

此外胡振東與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前幻象飛官及七聯隊參謀長高志榮都指出,中國火箭軍對台攻擊飛彈,主要以中程、短程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為主,數量約 900~1,000 枚,以發射車和發射架數量計算,每波次可發射 216 枚飛彈攻擊台灣,每波次約十分鐘,可發射三~四波次攻擊。

此外台灣目前共有 21 套長程防空系統,若解放軍要達成全系統壓制仍須搭配長劍-10 巡弋飛彈,以及戰機掛載長程飛彈等作法協同打擊。

高志榮也指出,我國 11 處空軍基地跑道至少須 228 枚彈道飛彈才能截斷,另外共有 310 處重要防護目標,都提高了火箭軍癱瘓國軍戰力難度。

因此,高志榮建議台灣除持續研發雄昇(增程雄二E)飛彈和天弓飛彈之外,也應持續採購愛國者三型強化版,以有效阻止中國藉由火箭軍對我發動飽和攻擊、迫使就範的意圖。

空軍威脅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前 4 聯隊 F-16 作戰隊長及空管中心主任宋文溪指出,目前解放軍空軍約有 1,900 架戰機,其中 800 架可對台作戰,轟炸機約 500 架,無人察打一體戰鬥機約 700 架、無人空中格鬥機 350 架、支援平台 250 架,以及 1,302 架以上備用無人機等。

宋文溪表示,雖然目前台海空中武力消長對台灣不利,但國軍若能未雨綢繆,以精實建軍和不對稱作戰因應,加上國際介入和盟友協助等因素,仍能打亂解放軍攻台計畫。

此外在軍事方面,台灣可強化 5 大因應重點,首先確保聯合情監偵能量,其次努力突破海空軍封鎖窘境,接著強化反制無人機滲透作為,並盡可能保存己方戰力,最後致力重奪制空權。

而在非軍事方面,宋文溪建議 4 項可投入的方向,首先台灣應致力推動多邊外交合作,其次精進民防體系,第三鼓勵發展科技業參與軍工科研,第四強化動員機制。

海軍威脅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前海軍教準部代理部長和海軍陸戰學校校長張勝凱指出,解放軍海軍擁有超過 370 艘作戰艦艇,包括水面戰艦、潛艦、兩棲艦艇、掃雷艦艇、航空母艦和艦隊輔助艦艇等,且這數字不包括約 60 艘攜帶反艦巡弋飛彈(ASCM)的「北海」級巡邏艦艇。

2025 年,中國海軍艦艇總數將增加至 395 艘,2030 年進一步增加至 435 艘,增加的艦艇主要為面面作戰艦,隨著艦艇數量快速擴張,解放軍海軍對台威脅也大幅增加,近年除了對台灣多次進行軍艦繞台以及提高灰色地帶侵擾頻率外,對於美軍支援拒止能力也日益增強。

張勝凱指出,解放軍透過海軍、海警和海上民兵對台實施的「強制隔離」策略,是試圖規避國際法中對於「封鎖」等同作戰行為的手段,而台灣針對解放軍這種策略也有反制措施,例如宣布解放軍活動海域為「雷區」,也可達到類似強制隔離的手段,但也將面對國際法及國際輿論責任。

此外張勝凱表示,雖然國防部以對灰色地帶規定相關準則,但僅針對中國軍機和軍艦,對於海警和海上民兵尚未有任何準則,但未來解放軍若對台進行軍事行動必然搭配大量海警和民兵力量,因此應及早規劃。

為了反制解放軍海軍威脅,政府應加速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海軍遠程源頭打擊能力、深化灰色地帶襲擾之應對、提升戰力儲備與整體防衛、加固重要基建之防護作為、支持兵改與提升動員效能、前瞻關鍵技術研發與整合、爭取國際合作與提升戰力。

在加速不對稱關鍵戰力建構方面,應全力支持「潛艦國造」後續艦的建造,並將智慧水雷、水下監偵設備等列為最優先項目,盡早建立可恃的水下嚇阻與打擊力,同時加速岸置機動反艦飛彈部署。

解放軍潛在無人機蜂群威脅

針對解放軍龐大的小型無人機生產能量,以及未來可能發展出的蜂群戰術,科技新報詢問與會專家因應可能方式,陸軍後勤指揮部後勤資訊中心主任王清安上校表示,目前反無人機手段分為軟殺和硬殺兩種,軟殺主要透過電子干擾方式阻礙無人機收發電子訊號而失去行動能力,硬殺則是透過武器擊毀機體完成。

王清安指出,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快,未來軟殺手段將越來越難達成,因此台灣應儘早發展各種硬殺相關武器技術,包括可編程彈藥(AHEAD)和可偵測小型無人機的各種雷達,以及反無人機相關的觀瞄火控人工智慧系統等。

前 F-16 種子教官、駐新加坡武官黃揚德表示目前美國及歐洲正在積極發展各種反無人機系統,以最近來台的 Anduril 為例,軟殺有 Pulsar、硬殺則有 Roadrunner 等平台已陸續開始進入美軍服役,因此台灣無論是自製或外購都有非常多選擇。

結語

透過這場研討會,與會民眾、媒體與相關專家表示收穫良多,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宋文溪在結論時表示,參與過這麼多研討會,這是他遇過軍事內容純度最高的一場,台灣智庫董事呂曜志也指出,過往舉辦研討會從未有如此多民眾參與,代表台灣各界對於解放軍威脅相當關注,而透過這場公開研討會,也期望能夠增進與會來賓能夠更了解軍事議題,以及台灣可能的因應方式。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10噸鋼筋壓頭⋯工安意外斬斷「33年姊妹緣」!她崩潰認屍 高市府出手了

三立新聞網
02

獨家/社工助警專生父葬禮全額費用 4年後吃宵夜被盯上竟是他來認恩人

三立新聞網
03

抓到+1…他持中國身分證、護照「被廢台灣身分」!開播怒剪護照

民視新聞網
04

快發錢了!行政院會明天將通過特別預算案 「普發一萬」入列

民視新聞網
05

轟賴清德破例提拔!她「2年3升」雄厚背景曝 1群人恐炸鍋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