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職場為何沒有「生理假」?
隨著勞權日益受到重視,打造友善女性的職場環境也是一項重要議題。其中,女性因生理期所承受的身體不適,導致間接影響工作表現的狀況,也曾在台灣引起討論。
台灣的《性別平等工作法》中,雖有保障女性在生理期時可適度請生理假,但我仍然聽到部分在台灣職場打拚的朋友抱怨,即便有實質配套,有時還是得看上司或同事的臉色,實際上仍難以請假,或為了工作進度與績效,最終選擇維持上班。
而相比起台灣,更偏向父權社會的日本,如今的職場環境又是如何呢?
日本法律沒有實質的「生理假」保障
近年來,日本政府為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除了透過政策改善整體勞動環境外,也極力倡導對女性友善的工作環境。例如,政府除了保障女性產休的權利外,也加強推動企業裡女性管理職的比例,但很可惜的是,針對女性生理期恐會帶來的身體不適,尚沒有較積極的作為。
日本《勞動基準法》雖規定,雇主不得強行讓因生理期請假的員工繼續勞動,但並沒有像台灣有法定「生理假」規範。因此,目前日本除了少數大企業為拉攏人才,會特別提供女性員工生理假的「福利」外,大部分企業是沒有生理假的。
再加上,多數日本男性對於生理期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沒有充分的認識,這使得職場上女性在面臨生理期所引發的不適時,不敢輕易向上司商量調整工作量,或是臨時休假。若女性遇到生理不適,多數會吞止痛藥緩解,這也是何以日本「針對緩解女性生理期疼痛」的止痛藥,會如此熱銷的其中一項原因。
生理期會影響工作,但女性卻「不敢請假」?
究竟生理期是否會影響工作表現?日經 PB 綜合研究所針對 20 至 40 歲的女性,進行了一項「1,956 名職業女性的生理困擾、工作與生活」調查。
結果顯示,有高達 75% 的女性認為生理期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其次是「失誤增加」,這表示大多數女性在生理期間感受到生產力的減退。此外,每次生理期平均影響工作 4.85 天,換算下來,一年約有 60 天受到影響,這對長期的職場表現無疑是一大挑戰。
有趣的是,即便日本部分企業備有生理假制度,但實際的使用率仍不到一成,而高達 47.7% 的人雖然曾想過請假,卻從未使用過。症狀較嚴重的受訪者中,有 57.6% 曾考慮請生理假但最終未請,而真正「幾乎每次都請假」的比例僅 2.7%。這也顯示,即便有生理假制度,許多女性仍因職場文化或請假壓力而選擇忍耐。
此外,55% 的受訪者認為「職場對生理期的理解不足」,反映出企業在提升對女性生理需求的包容度上,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相較於外商或大型企業,許多中小型日商確實對此一課題並不友善,不少公司並未意識到:女性面臨生理期時的不適,不僅會給生活帶來不便,也可能影響到工作。
不只短期工作進度,對長遠職涯發展也有影響
生理期間的不適,不僅會衝擊生產力,其實也影響了女性對職涯的長遠規劃。
調查發現,透過治療或其他對策來減輕生理症狀的受訪者中,有 64% 表示「希望能長期工作」;而症狀嚴重但選擇忍耐的受訪者,則僅有 50.5% 持相同想法。由此可見,適當的治療與對策,能有效提升女性的工作意願。
此外,這些受訪者對於升遷考核、海外派遣等職涯發展機會的態度也較為積極,進一步證明減輕生理負擔,對於長期職涯發展有著正面影響。
企業可以怎麼做?
一、提供治療支援與生理相關培訓
過去調查當中也顯示,當女性員工被問及「最希望公司提供哪些尚未設立的制度」時,最多人期待「婦科就診費用補助」,其次是「低劑量避孕藥的服用支援(可減緩經痛)」,其中年輕世代對此需求更為強烈。
此外,女性員工也希望企業能提升內部員工對生理期的認識,「全體員工(包含男性)參與生理相關培訓」排名第三,而「針對管理階層的培訓」則緊隨其後。
這顯示,除了醫療補助外,女性更希望透過「教育訓練」提升公司整體對生理議題的理解,進一步創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來解決「無法向上司談生理期間工作的痛苦」。
二、推動更靈活彈性的工作模式
疫情期間遠端工作的推行,也間接影響了生理期對工作的影響程度。調查顯示,每 2 至 3 週才進辦公室一次或更少的受訪者中,有 30% 認為疫情前生理症狀較嚴重,而 50% 認為影響程度相同。
相較之下,完全沒有遠端工作的受訪者中,有 80% 認為疫情前後影響相同,只有 5% 認為疫情前症狀更嚴重。
這表示,推動遠端辦公等更靈活的工作模式,能有效減少生理症狀對工作的影響,讓女性在生理期間仍能維持穩定的工作表現。
花王的衛生棉計畫,為何成為新典範?
有鑑於日本職場長期忽視女性在生理期面臨的困難,日用品公司花王(かおう)自 2022 年 3 月起推出全新倡議 ──「職場のロリエ(Laurier in Workplace)」,試圖改善女性在工作場域的使用者體驗。
該計畫主張將衛生棉視為職場洗手間的「基本備品」,與衛生紙同等必要,期待透過這項實質措施,打造更具包容性與體貼度的職場環境。
花王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切角,同時突破一直以來衛生棉專注於 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業對消費者)市場的思維,轉而切入 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商模的新戰場,透過與企業合作,讓更多公司在職場文化上實踐性別友善,亦藉此強化企業形象與員工福祉。
事實上,花王推動日本女性相關計畫並非首次,過去以來也積極參與初經生理期教育、乳癌及子宮頸癌健檢等。
而截至 2024 年 11 月,已有超過 280 家知名企業導入「職場のロリエ」服務,其中超過九成表態將持續參與,顯示這不只是一句企業社會責任的口號,更已逐漸被實踐為新職場指標。
職場吸引力新指標:打造生理症狀友善的工作環境
在現實職場中,女性因生理期所面臨的不便,往往被輕忽,或被視為個人應自行克服的問題。然而,這些因素不僅影響工作表現,更可能對長期職涯發展構成阻礙。
長久以來,日本企業端普遍以「成本控管」為首要考量,對於提供醫療支援、生理教育與衛生棉備品等措施態度保守,認為這些舉措無法直接帶來業績成長,因此多視其為「非必要開銷」。然而,從人才吸引力、職場歸屬感與企業文化的長遠影響來看,這些細節恰恰可能成為企業競爭力能否「永續」的關鍵。
隨著社會對多元與性別平等意識的提升,日本職場文化也正逐步轉型。企業在招聘、留才與建立正向文化方面,已無法忽視員工福祉與心理安全感的價值。花王的「職場のロリエ」正是回應這一趨勢的重要實踐,也提供其他企業思考,如何在制度設計與文化建立中,更進一步落實性別友善與實質平等。
在邁向更包容、更多元的職場之路上,或許,一片衛生棉的存在,能啟動一場職場文化上的深層改變。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日本職場為何沒有「生理假」?──從法規、文化到企業行動的全方位檢視》,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台北工作環境完勝東京!?日本上班族來台創業後才發現的「四大不思議」
●「這種事我們無法直接說出口,太失禮了」──日本「獨一無二」的職場文化觀察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