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職回歸所面臨的「夾縫」 福留孝介也曾歷經……寄語藤浪、上澤的決斷
野茂英雄先生開創道路至今已30年。從野茂英雄先生開拓道路以來,已經過了30年。接連有NPB選手渡海挑戰。有人像鈴木一朗、松井秀喜那樣,在美國結束現役生涯;但更多的選手在挑戰MLB後又回到日本球界,編織出各自的「NPB第二章」。
復歸NPB後依舊能夠閃耀並不容易,但仍有不少傳奇選手度過厚實的資深時期。曾在MLB效力5年、35歲重返日本球界,並在阪神與中日之間延續10年現役生涯的福留孝介先生,正是其中之一。美國的經驗、回國的時機、年齡的變化……回顧自身的職業生涯,他認為能長久活躍的選手其實有一些「共通點」。(採訪日期:8月12日)
【點這裡閱讀前篇】在美國閃過的念頭「這裡不對」──福留孝介談重返NPB的理由與最後十年的意義
35歲加盟…在阪神能「撐過8年」的理由
——2008年轉會小熊後,您在美國打了5個球季。與日本相比,應該有不少不同之處吧?
能夠吸收原本在自己體系中不存在的美式訓練方式與教學方法,這一點非常重要。回到日本後,當自己年紀漸長時,若能把(MLB的經驗)加以應用,或許能派上用場。嘗試的手段因此增加了。
——在想法或心理層面呢?
美國選手無論前後輩關係都相當友好,給人的感覺就是在享受棒球。我是從PL學園到日本生命,再到中日,在星野仙一監督麾下——一路走來,「快樂」這件事經驗不多(笑)。看到那邊的選手,會覺得他們正是因為喜歡棒球,才那麼享受。
——在良性意義上的「沒有那麼強的上下關係」,放在現在的日本球界也同樣能感受到吧?
看著年輕選手,已經很難再用頭上往下壓的方式帶人了;光是因為年長就擺架子,也沒必要。有時候前後輩關係是必要的,但保持一定程度的對等,才是重要的。我之所以能這樣想,或許就是因為在美國見過很多這樣的選手。
——單看成績的話,挑戰MLB前在中日時代更為出色。但您覺得復歸NPB後有成長之處嗎?
年輕時能靠反應補足的東西,隨著年齡增長漸漸補不上了。那麼就用過去的經驗作為武器來對抗吧。我想這就是回到日本後的成長之處吧。(不是只顧自己,而是)「更加觀察周遭」。大概從MLB回來的選手都會如此吧。像(松井)稼頭央、青木(宣親)、五十嵐(亮太)等等,每個動作都有意圖,一句話就能帶動氛圍。即使年紀漸長,依舊很會觀察周圍。
——這也是您能夠在復歸後多打10年的原因之一?
我想是的。原本沒想到能在阪神打8年,更別說超過40歲還能打。當越來越多年輕有衝勁的選手冒出頭時,我選擇退一步思考並打球。看到的角度、捉到的細節,和其他人不同——能注意到別人沒注意的地方,這正是球隊需要的。所以才能讓我長久下去。
——這確實是許多長壽選手的共通點。
對,當我對決重返日本的黑田(博樹)先生時也有這樣的感覺。若是去美國前的黑田先生,就是直球、直球,但回來後則是內外角的運用、變換節奏、心理博弈。我能在打席中感受到「這就是現在的我」的那份堅定。
被當成超級老將看待「若是依賴就結束了」
——正因為有了MLB的經驗,也因為成為老將後,才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吧?
不過我覺得,若不是內心真的夠堅強,是無法做到的。從MLB回來後,等於已經是超級老將。若被周圍這樣對待而自己也依賴環境,那就停滯了。
——對年輕選手而言,「從MLB回來的35歲福留孝介」確實會是這樣的存在(笑)。
聽說我還沒到阪神前,就有人說:「福留先生很可怕,要小心喔」(笑)。不過因為我在美國體驗過無年齡藩籬的環境,所以一開始就主動跟阪神的年輕選手聊天。結果年輕人覺得「跟傳聞完全不一樣啊!」。退役後也常有人這麼說(笑)。
——您是30歲出國,在36歲賽季回到日本。事後回想,對於出國與歸國的時機怎麼看?
如果當時就有如今這麼多MLB的資訊,或許會想更早去吧。想在自己最佳狀態的時期挑戰。不過若那時用入札制度去的話,大概馬上就不行了(笑)。至於回國的時機,我想也就只有那個時候吧。
——確實,去美國的年齡與時機,以及要撐到什麼程度,判斷很難。
這取決於選手的想法與性格吧。有人想在美國拼到身體壞掉為止,也有人覺得最後還是要回到日本再開花一次。
筒香嘉智「正好處在夾縫中」
——近期來看,藤浪晉太郎投手加盟DeNA,睽違3年重返日本球界。他在2023年赴美後,也有不少在小聯盟苦苦掙扎的時期。
他本來就對MLB嚮往強烈,一直想追求自己的潛力,只要能挑戰就想繼續下去吧。不過我覺得,他可能抱著「要在日本再證明自己,然後再去MLB」的心情。今年菅野(智之)35歲仍然奮戰,也是很好的例子。
——像上澤直之、有原航平這樣,1〜2年內就迅速判斷,在仍是巔峰時期就回到NPB的情況也有。
能夠果斷做決定,我覺得非常厲害。無論別人說什麼,那都是自己的生命,棒球人生只有一次。既然是被需要而去,那就是很好的選擇。
——您怎麼看待曾是中日隊友的小笠原慎之介投手(現效力Washington Nationals)?他正面臨美國的嚴苛環境。
我今年3月在當地見到他,他看起來很正向也很快樂。現在擔任中繼的經驗,若未來年齡增長後回日本,一定會是寶貴的財產。他應該也切身感受到,小聯盟裡有許多年齡相仿的選手,那會是很好的刺激。當然這牽涉到合約,所以不好說,但我想他不會那麼快就回來。
——對球迷而言,NPB復歸是很大的期待,但對選手而言要交出成績並不容易。最近的例子是筒香嘉智外野手,在33歲賽季、2024年回到老東家DeNA,但表現似乎有些掙扎。
我想,他現在正好處在「夾縫」之中吧。
——「夾縫」?
就是他必須理解:過去能靠反應應付的部分,現在反應已經跟不上了。這大概是本人最糾結的地方吧。承認或不承認年齡,也是關鍵。並不是說要依賴年齡,而是能否認清現實。如果能接受,或許能看到不同的應對方式。
——您自己是在哪個時機體會到的?
大概是在阪神第一年、第一次受傷(左膝痛)時吧。雖然心裡想「我還能行」,但身體卻跟不上。那時候就覺得「得改變一下方式了」。說實話,不想承認,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對大部分選手而言,復歸NPB後的生涯就是職業生涯後半。是否必須認可「變化中的自己」?
我想這是必然的。實際上,選手本人會覺得「還能動,還能硬撐」。但也必須考慮硬撐後對身體的反作用,所以要在可承受的範圍內把極限值往上推。大家都不想用「衰退」這個詞吧,那就說「符合年齡」。要同時擁有抗拒年齡的心情,以及「既然這個年紀,就必須做到這些」的心情。兩者缺一不可。
(企劃構成:Three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