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曝「成千上萬」熱血照 災區實況催淚!花蓮志工:謠言被破了
記者張雅筑/採訪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洪水夾帶大量土石湧入下游,重創光復鄉大馬村、大平村與馬太鞍部落,造成多人傷亡與失聯,道路中斷、民宅受損,災區滿布厚重淤泥。災後,來自各地的志工迅速集結,徒步涉水進入災區,協助清淤、搬運物資,投入家園重建。多名志工不願具名受訪,僅低調表示:「我們不是什麼超人,也沒有特別偉大,大家都是台灣人,這一刻,唯有團結和合作,才能讓花蓮民眾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重創光復鄉,無情的洪水席捲而下,不僅沖毀道路、摧毀許多人的家園,更帶走多條寶貴的生命。但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我們也看到了人性光輝的一面,包括:地方居民第一時間主動投入救援,冒險涉水搶救鄰里,還有人打開自家大門,協助安置受災鄉親;來自全台各地的消防、國軍和志工團體迅速動員,日以繼夜投入搜救與物資運送。
其中最讓人動容的是,全國志工自動自發揹起包包、穿上雨鞋,手拿鏟子、鍋具等,從各地搭台鐵前往花蓮光復救災。車站月台擠滿了人,大家肩並肩、心連心,沒有吶喊口號,只有沉默卻堅定的腳步和眼神,訴說著他們對同胞的關懷與守望。這一幕,不只是人潮的匯聚,更是愛與希望的凝聚,成千上萬的志工,為了同一個目標齊心動身,那股無聲的力量讓人感動不已——這就是台灣,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溫柔與力量。
在3天教師節連假中,不少民眾放棄出遊的安排,選擇到花蓮救災,有的甚至攜家帶眷,一起投入清理災區,當「鏟子超人」。不怕泥濘與辛勞,用實際行動傳遞助人的價值與溫暖,許多小朋友也跟著父母一同參與,透過這段經歷,親身體會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同理與關懷。志工表示:「這是課本上學不到的寶貴一課,也是孩子一生中最難忘的成長時刻,對我們來說都很有意義。」
許多新聞報導提及「沒有人引導就沒有效率」,指出志工到現場後,因缺乏統一分配與引導,導致他們一度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往哪裡去、該做什麼才能真正幫上忙,但有多名志工受訪時表示,針對這個說法,他們是非常不認同的!這幾名志工解釋,其實很多當地民宅都需要幫忙清理,到現場後,只要走進去詢問:「我們是志工,請問需不需要幫忙?」屋主若需要,馬上就可以開鏟泥土,且每戶人家幾乎都有一名「班長」,也就是當天最早到的志工,所以「沒有人引導就沒有效率」這樣的說法,有志工認為:「精準治療是你只有少量病灶的時候,導引才顯得出價值。如果到處都是需要援助的時候,你花在找團隊報到/找團體導引的時間,都可以挖出好幾塊污泥了。」
記者詢問這幾名志工是否願意受訪,他們謙虛表示:「若真要說,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希望假期過後,有空的民眾可以到花蓮當志工!繼續幫助救災。』雖然外界都稱呼什麼鏟子超人,但其實我們就是一般人,大家同為台灣人,生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災難了,我們有餘力就來幫忙,我們沒有特別偉大或什麼的,比起那些冒著生命危險的警消,我們只是盡自己能力所及罷了。」
更讓人佩服與感動的是,這幾名志工堅持不具名受訪,原因是,他們覺得,前去幫忙、當志工的人這麼多,付出的人成千上萬,不該只有他們幾個人上媒體成為焦點。他們表示:「我們只是剛好被你們看見了,還有更多人默默在前線付出,沒被記錄、沒被報導,那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這份低調的精神,不只展現了台灣人深厚的善意與團結,更讓人從心底油然而生敬意——原來,真正的英雄,從來不為了掌聲而出發,而是為了守護他人而挺身而出。
還有一名攜家帶眷的志工分享自己到花蓮兩日所看到的一切,他表示:「我看到了五金行裡,在我前面的先生買了2萬元的鐵鏟水桶,要在清晨出發急馳光復;我看到了清晨6點不到,擠滿人潮了的北車月台;我看到了成千上萬的人群,出現在光復車站與週邊街道的受災戶家裡;我遇到了查票的車長,同時向每一個站票的志工逐個說謝謝;我遇到了聽到我們一家三口從光復回來,堅持不肯收錢的計程車司機;我遇到了看到我們拿悠遊卡搭乘普優瑪的車長,直接跟邊道歉邊要補票的我說:『謝謝你們,非常時期不要在意。』;我遇到了流著眼淚堅持要幫我把腿上的腳印擦乾淨的阿北…」
志工強調,到花蓮救災的這兩天,一路上遇到的是各種美好,所以他深深的希望:「謠言止於智者!我沒看到網路上喊著要檢舉吉普車隊改裝的檢舉魔人;我沒看到網路上喊著要提告穿著軍裝職銜的退役軍人的告發記錄;我沒看到Uber司機說的對立與人謀不臧。如果你放下手機到現場走一遭,就會知道這些刻意挑起對立的謠言在意的點,在台灣人一路上的溫暖下,根本都是微不足道的芝麻蒜皮。」最後他更語重心長地表示,熱血的台灣值得更好的未來,而不是淪於批判與謠言的口水無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