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頭暈、頭痛?2按摩手法和1動作 放鬆頸部肌肉
5 觀看次數頸椎是很多中老年人會出狀況的部位,物理治療所院長吳定中日前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可以放鬆肩頸的幾種方式,還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另一方面,要能加速血液循環,吳定中還有特殊的運動方式可以加速讓腿部的血流回到心臟。
按摩肩頸要坐挺
物理治療所院長吳定中指出,很多人坐著的時候肩頸的肌肉是僵硬的,這種情況就算肩頸部再怎麼按摩都不會舒服。要能夠享受肩頸按摩帶來的舒適,吳定中建議按摩頸部時應該請被按摩的人做挺、不要駝背,按壓時要以手掌的力量按壓,不要用手指按,姿勢對了按起來才舒服。
看更多:低頭族頭低過「這角度」恐滑出「烏龜頸」 連中小學生也遭殃
要放鬆頸椎處的壓力,吳定中建議可以將手的大拇指彎曲扣成90度,以最接近指甲的大拇趾關節垂直頂住後腦杓枕骨的最下方,以手臂的力量,讓拇指關節左右來回按摩10下,有助放鬆肌肉附著在脊椎的「硬脊膜」,就可以使全身肌肉的張力下降,達到放鬆的效果。
平視前方收下巴 促進腦部血液循環
另一方面,吳定中指出,後腦杓的枕骨下方就是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左右側各有1條椎動脈,供應了大腦30%的血流,當下巴翹起來時,椎動脈的血流會減少90%,有些人長期感覺頭重重、暈暈的,就是椎動脈受到壓迫而影響腦部血液循環。
看更多:肩頸痠、下背痛、久坐難受?怕吃止痛藥?醫師教你用這幾招減痛不靠藥
吳定中還說,第一、第二、第三頸椎的神經主管太陽穴、後腦杓和頭頂,如果這幾節頸椎僵硬,就會容易造成頭痛。建議可以將眼睛平視正前方,縮下巴,就可以感覺枕骨下方被拉長,也可以放鬆神經和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的效果。
踮腳尖、用腳跟走路 更快把血液送回心臟
吳定中還建議觀眾,可以每天快走,速率每分鐘100~120步,快走時要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放身體兩側自然擺動,有助於穩定頭頸部和腰部的核心肌群。
看更多:肩頸酸痛從改善腿部肌力著手?醫曝加這部位放鬆練習更有感
此外,吳定中建議可以輪流踮腳尖和用腳跟走路,因為小腿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踮腳尖走路時小腿肌肉是收縮的,用腳跟走路則是讓小腿肌肉被拉長,一伸一縮就像幫浦一樣,改變腿部血液循環的壓力,有助更快把血液送回心臟。
◎ 諮詢專家/吳定中物理治療師
自動播放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