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醫揭9成萎縮性胃炎與幽門桿菌有關! 恐增7倍胃癌風險

NOW健康

更新於 10月17日09:32 • 發布於 10月17日10:00 • 辰蘊如 報導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一名65歲婦女長期有胃脹氣、胃痛的情況,只要胃痛便會去藥局自行買藥服用,剛開始改善效果很好,但時間久了以後藥效越來越差,因此求助國泰醫院消化內科陳柏諺醫師的門診,胃鏡檢查發現胃部有萎縮性胃炎、同時幽門桿菌檢查為陽性,經殺菌治療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後續於門診定期追蹤胃鏡。

9成源於細菌感染 早期發現是關鍵

許多人飯後感覺脹氣、消化不良,總以為只是吃太飽或年紀大導致腸胃功能退化;然而看似平常的腸胃不適,可能暗藏嚴重的健康警訊。陳柏諺醫師指出,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導致胃腺體萎縮,而被結締組織取代的長期進行式病變,而造成萎縮性胃炎的主因超過9成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其次則是自體免疫疾病如甲狀腺疾病、第一型糖尿病等。相較正常人,萎縮性胃炎患者罹患胃癌風險增加7倍,每年約有0.1%至0.3%的患者可能演變為胃癌。

最棘手的是萎縮性胃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陳柏諺醫師說明,即使腸胃出現不適也常被誤認為單純消化不良,直到胃鏡檢查才發現胃黏膜已變白、血管清晰可見,代表組織已遭受不可逆的破壞。

定期篩檢阻癌化 飲食調整降風險

陳柏諺醫師表示,幽門桿菌主要透過口對口及糞口途徑傳播,包括家庭共餐、不潔食物或如廁後未確實洗手等。而疑似萎縮性胃炎的受檢者中,超過4成有幽門桿菌感染需要殺菌治療,其餘5成則是過去感染治療後產生的不可逆萎縮表現。萎縮性胃炎發展成胃癌通常會經過腸化生、上皮細胞異常增生等階段,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數年時間。

陳柏諺醫師建議,應定期安排胃鏡與幽門桿菌檢測,幽門桿菌感染者應接受標準三合一或四合一根除治療,並於治療後4至8週以碳13呼氣試驗或是糞便抗原檢查確認是否成功根除。若病理顯示中度以上萎縮或腸化生,建議每1至2年追蹤胃鏡檢查;風險較低者則可每3至5年追蹤胃鏡,及早發現異常可大幅降低癌變風險。日常保健方面,應減少醃製、高鹽食品攝取,同時避免長期服用止痛藥或不當使用制酸劑,加重或長期刺激胃黏膜,同時戒除菸酒、減少辛辣油炸食物,保持規律作息與定期健檢,才能有效守護胃部健康。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你吃「乾淨飯」了嗎?孫儷減脂法登熱搜 營養師揭關鍵
▸台灣逾4成長者自評健康狀況差 憂鬱比例隨著年齡增加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