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境外移入19年同期最高 外籍男至西非染惡性瘧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6日電)疾管署今天公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40多歲外國籍男性7、8月曾至西非象牙海岸共和國、塞內加爾等地區,返台後確診惡性瘧。今年境外移入瘧疾已16例創19年同期新高。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林詠青今天在例行疫報上說明,個案非本國籍,但長期居住在台灣,沒有潛在疾病;7月上旬至西非象牙海岸共和國,7月下旬至8月初至西非塞內加爾旅行,期間都沒有服用瘧疾預防用藥。
林詠青表示,個案於8月14日入境當日出現發燒、肌肉痛、頭痛等症狀,曾就醫服用退燒藥物,但後續又出現關節痛、腹瀉症狀,在發病後約3、4天到醫院感染科門診就醫,抽血檢驗發現血小板低下、膽紅素偏高,且血液中有瘧原蟲,經PCR確診為惡性瘧。
林詠青指出,個案旅遊期間曾至其他國家,但因非瘧疾流行地區,研判仍為自西非地區境外移入。個案經收治一般病房接受抗瘧藥物治療,症狀已改善,且異常值都已恢復正常,順利於8月下旬出院。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8月25日累計16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為2007年以來同期最高。個案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以非洲國家為主佔12例,其餘分別為亞洲及大洋洲各2例,其中感染惡性瘧者13例,感染間日瘧者2例及諾氏瘧者1例。
郭宏偉說明,全球瘧疾疫情持續,約94%病例分布於非洲,其中衣索比亞、辛巴威、納米比亞等國疫情較為嚴峻;亞洲印度今年病例數高於去年同期,印尼近年病例數呈上升趨勢。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預防瘧疾藥物;旅遊期間請穿著淺色長袖長褲,塗抹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藥劑。(編輯:李亨山)11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