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今年本土登革熱10年最晚!症狀一次看

NOWNEWS今日新聞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1小時前 •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高雄出現首起本土登革熱社區群聚,疾管署提醒,天氣炎熱加上常有降雨,可能有利於病媒蚊孳生。(示意圖/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疾管署公布今年首起本土登革熱病例,且是社區群聚疫情。提醒民眾,登革熱正值流行季節,而今年發生時間更是10年來最晚,但也與疫情嚴重程度無關。疾管署說明,國內本土疫情現蹤,近期天氣高溫炎熱常有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疫情傳播風險增加。相關資訊,《NOWNEWS》整理提供民眾參考。

登革熱上週新增4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均居住於高雄市鼓山區,為今年首起本土社區群聚疫情,均感染登革病毒第二型,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住家及工作地周圍進行孳生源查核等相關防治工作;另新增6例境外移入,分別自越南及菲律賓(各2例)、緬甸及印尼(各1例)移入。

Q:登革熱會人傳人嗎?傳染途徑?
A:疾管署官網指出,登革熱的感染方式主要是藉由病媒蚊叮咬人時將登革病毒傳入人體內。台灣重要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

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第5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病毒,此時若被病媒蚊叮咬,病媒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8至12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這隻病媒蚊終生即具有傳染力,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播出去。

另外,母親懷孕時感染登革熱,登革病毒可能於孕程中或生產時垂直傳染給胎兒,也可能透過受感染的血液或性行為傳播,但上述途徑造成傳播情形均極為罕見。

Q:登革熱潛伏期?
A:潛伏期為3至14天,通常為4至7天。

Q:登革熱症狀有哪些?
A:腹痛、呼吸困難、 持續嘔吐、 四肢濕冷、出血,如流鼻血、解黑便、吐血、咳血、月經血過多等,嗜睡或躁動不安等症狀,一般都是出現於發病後3至7日間,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必須馬上就醫。

Q:感染登革熱會有免疫力嗎?死亡率?
A:感染某一型登革病毒的患者,對該型病毒具有終身免疫,而對其他型別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之後還有可能再感染其他型別。

疾管署說明,典型登革熱致死率低於1%。但若無適當治療,可能演變成登革熱重症,致死率會超過20%,若早期診斷並加以適當治療,死亡率可低於1%。

登革熱境外移入「印尼為多」 疾管署:4疑似症狀注意

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今年截至8月25日累計4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均居住於高雄市,無重症及死亡病例;另累計146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以印尼為多。

全球登革熱疫情以美洲最為嚴峻,且鄰近東南亞國家疫情持續,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應落實防蚊措施,從事戶外活動時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

疾管署指出,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且國內本土疫情現蹤,近期天氣高溫炎熱也常有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疫情傳播風險增加;孳生源清除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籲請民眾澈底落實住家內外環境整頓,雨後應積極巡視家戶內外,主動清除積水容器,落實「巡、倒、清、刷」。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疾管署同時籲請醫療院所提高警覺,落實詢問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並及早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即早採取防治工作。

延伸閱讀: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高雄現蹤!爆社區群聚 一家三口+鄰居感染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下班記得帶傘!9縣市雨彈升級 「這2地」慎防豪雨

民視新聞網
02

她公投日上班討雙薪被拒!遭老闆「當場開除」 北市勞動局說話了

三立新聞網
03

女友染菜花淚訴「公廁害的」!退伍男崩潰 醫曝真相:不可能

TVBS
04

國光客運救虧損!正式宣布6路線月底停駛 改由兩業者經營

壹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生活話題:鬼月到,禁忌知多少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