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2025世界視覺日 新光醫院攜手羅氏藥廠推眼科衛教展

NOW健康

更新於 10月09日03:33 • 發布於 10月09日03:30 • 陳如頤 報導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為響應2025年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與羅氏大藥廠攜手舉辦「守護視界 睛彩由你定義」眼科衛教展,以提升民眾對黃斑部病變的認知。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50歲以上人口失明的主因。逾7成患者由單眼發起,難以察覺。根據2025年亞太視力健康調查顯示,不到3成的民眾有定期進行眼部篩檢。衛教大使郭子乾更以自身照護經驗,呼籲民眾若發現明顯視力惡化應立即就醫。

黃斑部病變單眼發起 延誤治療恐永久失明

黃斑部病變是高齡社會熟齡族群視力隱藏殺手。台灣每10位65歲以上長者,就有1位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約24萬人。黃斑部病變的警訊包括視線扭曲、變形,或視野中央出現模糊黑影。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醫師指出,黃斑部病變初期常從單眼發病。這是因為大腦的融像作用,會讓另一隻健康的眼睛會彌補受損視力,使患者難以察覺。

鄭成國醫師曾分享案例,有患者單眼視力驟降至不到0.1,但因另一眼視力正常,日常生活中未發現異狀。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黃斑部病變延誤治療,情況嚴重恐造成永久失明。

濕性病變致盲率高 健保有條件給付減輕負擔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與濕性兩類型。其中,濕性黃斑部病變是因眼底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滲漏血液與液體,導致黃斑部出血、水腫,使視力在短時間內急遽惡化。濕性黃斑部病變儘管僅占總病例數的1成,卻是造成近9成黃斑部病變患者失明的主因。

鄭成國醫師強調,濕性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的疾病,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治療方式多元,包含單一機轉的「抗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以及同時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血管生成素」的雙重機轉藥物。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指出,黃斑部病變的治療費用高昂,但目前健保已開始給付符合事前審查標準的患者,有助大幅減輕患者負擔。

熟齡族群要自檢 定期眼底篩檢為視力把關

衛教大使郭子乾分享,他曾照護罹患黃斑部病變的86歲岳母,初期誤以為是老花而延誤診斷。他也提醒,身為照護者,不應放棄治療,同時也要鼓勵病友有勇氣接受治療。

鄭成國醫師提醒民眾,每天可花10秒進行「睜一眼、閉一眼」的自我檢查。利用家中的磁磚線條或阿姆斯勒方格表,留意是否有線條扭曲或中心黑影。此外,建議民眾可透過1年1次的定期眼底篩檢,及早把關視力健康,避免雙眼受到嚴重影響。

新光醫院本次與羅氏聯手籌辦衛教展,活動現場透過互動式設計,讓民眾親身感受黃斑部病變患者眼中的真實「視界」,體會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 首圖攝影/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矯正是美好旅程! 隱形矯正帶來3大效益綻放自信笑容
▸雷射越打皮膚越薄?醫破除「皮膚變薄迷思」 揭無針導入新趨勢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