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應對中國稀土主導地位 北京批「小圈子」
(德國之聲中文網)發達工業國G7對中國掌握關鍵礦產的產業鏈敲響警鐘。從光伏電池板到精准導彈,無不涉及。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10月30日)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後宣布,就稀土達成協議,為期一年,每年再談判。
今年6月加拿大的G7峰會上,七國領導人發起一項“關鍵礦產行動計劃”,呼籲使供應鏈多樣化,以推動“共同的國家和經濟安全利益”。
接下來在多倫多為期兩天的G7能源部長會議將進一步推動該計劃。國際能源署關鍵礦產部門負責人Tae-Yoon Kim向法新社表示:“關鍵礦產的精煉高度集中在單一國家,這帶來經濟和國家安全風險。”
“我們需要努力避免出現與1970年代石油危機類似的局面。”
“關鍵時刻”
北京主要被詬病其行為不符合市場原則。
多個國家擁有顯著的相關礦產,但中國的加工和精煉能力卻居全球主導地位,特別在稀土領域。因此,北京可累積庫存,並掌控全球供應。
加拿大能源部長表示,多倫多此次會議應宣布措施,應對全球關鍵礦產市場的操控行為。
“數十年來,我們面對一個持續扭曲自由市場的競爭者,使用工業補貼、制造產能過剩並削弱自由貿易”,華盛頓關鍵礦產戰略中心執行主任亨特(Abigail Hunter)說道。
加拿大能源部發言人弗雷姆(Gregory Frame)向法新社表示,此次G7會議正值關鍵時刻。
他說,加拿大將在會上“宣布(新聯盟)達成的首批成果,以確保未來工業的關鍵礦產能夠由與我們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開采、精煉和生產。”
“可追溯性”
華盛頓關鍵礦產戰略中心的亨特指出,G7——英、加、法、德、意、日、美各有不同的能源政策。特別是特朗普政府被視為不那麼重視清潔能源的轉型。
此外,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也可能削弱G7在關鍵礦產領域的團結。
不過,亨特表示,隨著中國采取更為嚴峻的稀土出口管制,G7能源部長對於供應安全的憂慮是一致的。
亨特認為,多倫多的此次會議應采取具體行動,實現關鍵礦產從開采到精煉的“可追溯性”,以確保供應商遵守全球市場規則。
她表示,供應鏈中存在一些“不透明”的中國公司,G7應通過可追溯性和透明度的新政策,將這些企業“逐出市場”。
亨特表示,在加工環節仍然存在“蜘蛛網一樣復雜的實體”,而中國官員對其擁有過大的控制權。“我們有很短的時間窗來應對這一問題”,她說道。
北京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回應說,中國的出口管制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目的是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外交部發言人郭嘉坤同時敦促七國集團“停止以‘小圈子’規則破壞國際經貿秩序”。
(法新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