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健保補充保費改革引發爭議,首當其衝的「存股族」怒批政府搶錢,對此衛福部今(6日)臨時召開記者會,部長石崇良親上火線強調,改革是為了讓制度更公平、健保能永續,不是為了增加負擔,「寧可早做,也不要等到不得已的時候才做。」
衛福部規劃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第31條,在不調整健保費率前提下,提出三大改革方向,一是將股利、利息、租金所得改採「年度結算」;二是調高單筆扣繳上限,從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三是統一獎金起徵點為「第一級投保薪資」的4倍。
石崇良說明,補充保費共有六類來源,包括獎金、兼職、執行業務所得及股利、租金、利息三類投資收入。此次改革第一項是「打開天花板」,現行補充保費以1000萬元為上限、費率 2.11%,最高繳約21萬元,未來將上限調高至5000萬元,若利息或股利超過此額,最高補充保費約100萬元,盼讓有能力的人多幫弱勢一把。
第二項是「統一獎金起徵點」,石崇良說,現行高薪者領40萬才繳、低薪者12萬就得繳,「這不合理,大家都一樣比較公平。」第三項則導入「結算機制」,防止拆單規避繳費,「像把1000萬拆成10張100萬定存,過去可能一塊錢都收不到,未來會合併計算」。
面對「搶錢」批評,石崇良表示,改革仍在研議階段,會廣納意見同時避免影響小資族。他也指出,健保開辦至今30年,初期以薪資所得為主,如今高齡化與少子化導致勞動人口從2015年的1700多萬人逐年下滑,「若只靠薪資繳保費,人口變少、支出變多,年輕世代壓力會越來越重。」隨著社會收入型態轉變,財源也要跟著調整,這就是改革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