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影迷的旅遊提案:西西里島嶼日常
提到關於「西西里」(Sicily)的影視作品,想必多數人腦海裡最先浮現的,也許就是經典電影《教父》(The Godfather)吧!不過,這系列電影畢竟主要是談義大利移民在紐約的黑幫故事,片中真正在西西里取景的畫面並不多,但隨著《教父》電影系列的大賣,也確實讓西西里這座島嶼廣為人知,卻也讓世人普遍對西西里產生「治安堪慮」與「落難貧窮」的刻板印象。
曾在《教父》系列電影出現的馬西莫劇院(Teatro Massimo Vittorio Emanuele)。圖/劉政暉 提供
2025 年春天,筆者首次踏上西西里,意外陶醉於當地的建築式樣、歷史文化及生活樣貌,並深深地愛上這座帶有些許遺憾與悲傷的島嶼氣質。本文將以幾部影視作品為切入點,結合實際到訪西西里的紀錄與觀察,帶領讀者用全新視角,重新認識這座地中海上擁有數千年歷史的美麗島嶼。
巴洛克餘暉下的西西里:帝國的最後璀璨
常有人說義大利「北富南窮」、「北先進南落後」,但在 1861 年義大利王國全境統一時,包含義大利半島南部與西西里島的「兩西西里王國」(Regno delle Due Sicilie),其實是所有邦國中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區,更有著地中海上最龐大的商船規模與義大利第一條鐵路,與今日的發展趨勢大相逕庭。
英國記者在《熱情面具下的義大利人》一書中提到,南義不少人迄今仍認為自己長期被北義「殖民」,才導致今日發展失衡。因此,拋開刻板印象,此處正是看見西西里的第一步。
西西里島擁有希臘本土以外最大的古希臘遺址群,如位於工業城阿格里真托(Agrigento)的遺跡,及各城市可見的古希臘劇場。近五、六百年來,西西里島在統御歐洲大半的哈布斯王朝、波旁王朝的相繼治理下,為這座島嶼留下了豐富的迷人遺產。
以 2025 年 Netflix 翻拍自 1963 年講述 19 世紀西西里貴族興衰的電影《Il Gattopardo》之影集《The Leopard》(註:臺灣譯為《傾世輓歌》)為例,劇中西西里的遼闊大地與華麗宮廷,自然之美與奢華鋪張程度不輸歐洲任何一個國家。
該影集描述義大利民族英雄「加利巴迪」(Garibaldi)為求統一,率眾於西元 1860 年進軍西西里島的過程,待他成功達陣、在首都巴勒摩(Palermo)舉著義大利國旗遊街的場景,畫面中意氣風發的行軍隊伍與權力步入黃昏的貴族們形成強烈對比。當時達官貴人們驕傲地站在雄偉的「四角廣場」(Quatro Canti)上觀禮,仍以高傲眼神否定歷史的進程。
這個美輪美奐的「四角廣場」以四季為題設計噴泉,上方分別矗立了 4 位國王與 4 位聖人的雕刻,不僅是巴勒摩重要的都市規劃設計與交通樞紐,更是經典的「巴洛克」(Barocco)藝術代表。
巴勒摩的四角廣場。圖/劉政暉 提供
巴洛克風格源自 16 世紀的「反宗教改革運動」(Counter-Reformation),當年梵蒂岡為挽回信眾、重新展現教會的威信,贊助藝術家創作強烈情感、視覺震撼的作品。西西里貴族們將此概念發揚光大,使每面經過設計的牆面都像劇場舞台,吸引眾人目光。
不只如此,四角廣場旁的聖加大肋納堂修道院(Chiesa di Santa Caterina),是《傾世輓歌》影集中公主擔任見習修女的所在地,至今仍販售西西里傳統甜點 ──卡諾里卷(Cannoli)。拿著沿用百年食譜的甜點,步行在西西里的街道上,彷彿走入時空隧道,遙想當年紙醉金迷、追求鋪張的貴族生活。
巴洛克風格十分對西西里貴族的胃口。在西元 1693 年西西里島大地震後,島嶼東南近乎全毀,重建時恰逢一批當地建築師自羅馬學成歸來,短短 50 年間就為西西里島建立了史稱「西西里巴洛克」(Barocco siciliano)風格的不朽城市。
以東南山區的摩第卡(Modica)為例,山腰上的大教堂(San Giorgio Cathedral)以當地帶有黃色質地的石灰岩建造,配上誇飾風格的山形牆與優雅塔樓,呈現強烈劇場感。整座城市重建時間相近、風格一致,夕陽照映山谷時,那閃閃發光、難以言喻的美,彷彿貴族們自信依舊。
然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讓人不免有種「只是近黃昏」的感慨,這份無奈成為旅人到訪西西里時深刻且獨特的體會。所幸華燈初上、鐘聲響起之際,摩第卡的建築物再次以大教堂為中心,傳達出一股溫馨美好的平靜。身歷其境,真是一輩子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華燈初上的摩第卡。圖/劉政暉 提供
走進電影的西西里:尋找影像與現實交界
提到西西里的電影,絕不能錯過導演朱塞佩多納托雷(Giuseppe Tornatore)的作品。他以童年故事為本所拍攝的《新天堂樂園》(Cinema Paradiso)、《真愛伴我行》(Malèna),不僅獲獎無數,也是許多人心目中最棒的電影,我也不例外。
《新天堂樂園》取景於西西里小鎮帕拉佐-阿德里亞諾(音譯,Palazzo Adriano),小鎮中央的廣場幾乎就是這部電影的全部舞台。故事描述一位熱愛電影的放映師與一位由母親獨自撫養的小男孩,建立起亦師亦友、如父子般的真摯情誼。隨著時代變遷,小鎮逐漸沒落,遺憾與回憶卻始終蟄伏於心,等待人們鼓起勇氣,重回故鄉梳理與妥協。
這部電影的配樂動人心弦,成功讓《新天堂樂園》成為不朽傳奇。而這帶著些許悲傷卻又優美的旋律,特別適合走在西西里任一城鎮中、穿梭褪色斑駁的小巷時細細聆聽。畢竟,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缺憾,而西西里島正是這樣一座能輕易喚醒這些回憶、激起情感的神奇之地。
西西里的小巷弄(左);斑駁與褪色的西西里街景(右)。圖/劉政暉 提供
《真愛伴我行》在中國被譯為《西西里美麗傳說》,講述絕世美女瑪蓮娜(Malèna)因丈夫戰爭未歸,成為男性奢望的目標,也變成所有女性嫉妒與憎恨的對象。故事主角是位深深迷戀這位女子的青少年,電影中透過少年情竇初開的雙眼,帶著觀眾看見這世間人性的虛情假意、殘酷不堪及醜陋,與影片中蘊藏的青澀與美麗交織出令人難受的對比。
或許這部電影太受中國人歡迎,我在查找旅行資料時,就看到不少中國網友到西西里拜訪該電影中最重要的景點 ──錫拉庫薩(Siracusa)的廣場(Piazza Duomo)。果不其然,我到訪時就有兩組中國遊客正模仿著女主角在廣場驚艷四方的經典場景。
電影中常出現的錫拉庫薩的廣場(Piazza Duomo)。圖/劉政暉 提供
這座廣場不僅適合取景,其歷史意義同樣深厚。廣場上的「錫拉庫薩大教堂」(Duomo di Siracusa),原為西元前 5 世紀的雅典娜神廟,7 世紀時被改為教堂,其神廟柱子至今仍是建築的一部分。1693 年地震後修復時,大門立面也搖身一變為西西里巴洛克的另一傑作。待我回顧旅程時才發現,原來《傾世輓歌》一劇中的重要戶外場景,也同樣在這取景。究竟這座廣場有何魅力,就待各位有機會親自走訪了。
有著希臘神廟柱子的錫拉庫薩大教堂。圖/劉政暉 提供
走進《白蓮花》拍攝地:看見西西里的慢活日常
相較於以歷史人文著稱的西西里南部,或長久以來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西北方巴勒摩,西西里北部則有幾處世界知名的度假勝地,其中道米納(Taormina)堪稱代表。
道米納這座依山傍海的小鎮,每年吸引成千上萬遊客,其山城小路雖然比九份還蜿蜒陡峭,但每到假日遊客勢必塞爆該地。當地雖然是老城區,卻開有多間精品名牌店和異國料理美食,我到訪的當下,德法遊客幾乎把整座小鎮佔滿。
道米納的一處海灘。圖/劉政暉 提供
即便交通不便,這裡仍保有一座古希臘劇場(Teatro Antico di Taormina),若上午時間造訪,還能看見歐洲最大活火山 ──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這座火山也在 1693 年摧毀西西里,並催生了西西里巴洛克的一切)。看來從古希臘時代到 2025 年,道米納都是遊客們的最愛。
遠眺遠處的埃特納火山。圖/劉政暉 提供
下到道米納的海邊,清澈湛藍的海水與一座座舒服的沙灘令人流連忘返,還有一座可涉水而過、名為美麗(Bella)的陸連島,為其地形增添風采,難怪影集《白蓮花大飯店》(The White Lotus)會將此處選為第二季的拍攝地點。
行文至此,西西里看似處處充滿宜人風光,這一點無庸置疑。但島上許多居民仍堅持傳統生活方式,讓旅人能品嘗到原始食材所做的美食。開車在快速道路時,還會遇到曾出現在描繪於 40 年前保守西西里時代下電影《Stranizza d’amuri(目前這部電影沒有中文翻譯,英文電影名為「Firework」)》中出現的比雅久(Piaggio)三輪小貨車。
當你終於找到機會超車時,貨車上老態龍鍾的司機與他的車好似都帶著一派悠哉,提醒著旅人:「都到了西西里,還急什麼呢?」這就是西西里的魅力 ──一座充滿「慢活魅力」的美麗島嶼。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給影迷的西西里旅遊提案:走訪《教父》、《白蓮花大飯店》之外的島嶼日常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在義大利花 8 天也能環島?我的西西里必去美景名單有這些
●25 歲那年,用 6 萬元旅費走遍歐洲 60 天──那趟壯遊教我的 5 件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