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蕙演唱會10大效應 藍白綠化解對立一起追星
〔記者胡如虹/專題報導〕台語天后「二姐」江蕙復出歌壇舉辦的23 場《無・有》演唱會今晚已是最後一場,除了創下超過 13 億元的票房紀錄,讓主辦單位寬宏藝術的股價上漲到171元,更掀起10大效應,演唱會後仍後勁無窮。
效應一:260萬人登記瘋搶票加場呼聲高
江蕙《無・有》演唱會購票採抽籤實名制,一開始開出20場演唱會的場次就創下260萬人登記搶票的紀錄,中籤率僅7.6%,幾乎等同全台逾1成民眾瘋搶20萬張門票,打破寬宏售票系統的售票紀錄。如今23場演唱會即將畫下句點,歌迷敲碗加場的聲浪也不斷傳出。
效應二:文化經濟效應驚人
23場演唱會座無虛席,帶動台北、高雄周邊住宿、交通、餐飲業全面受惠。光是寬宏藝術在演唱會舉辦期間每天訂的便當就高達一千個, 為服務長輩歌迷,工讀生人數也比一般演唱會多了快一倍,經濟效應驚人。
效應三:聽江蕙唱歌政黨對立放一邊
江蕙23場演唱會歷經7月26日和8月23日兩次2025大罷免,社會對立與仇恨加劇,但她的歌聲消弭了對立,讓藍白綠得以平心靜氣坐在一起欣賞台語歌之美。
效應四:家庭融合親子關係增溫
江蕙的歌是長輩的最愛,很多子女買票孝敬爸媽、阿公阿嬤,現場有許多子女攙扶著爸媽、阿公阿嬤進場看演唱會的溫馨畫面,還有老夫妻牽著手一起來聽江蕙唱歌,演唱會成為家庭融合,為親情加溫的最佳場合。
效應五:銀髮族集體回春追星
年輕人愛追星,銀髮族追起星來一樣熱情不減!江蕙演唱會有2分之1的觀眾超過60歲,很多平日穩重自持的長輩,其中不乏公司董事長、高層主管都是江蕙的歌迷,當江蕙連唱20首金曲,邀歌迷跟她一起對唱時都熱情的開口大合唱,銀髮族集體回春追星畫面難得一見。
效應六:阿公阿嬤自動復健
演唱會現場不時可以看到拄著拐杖,步履蹣跚的阿公阿嬤來看演唱會,難得出門的阿公阿嬤為了看江蕙,連小巨蛋3樓都願意爬上去。雖然有人說像在參加登高健行比賽,但沒有阿公阿嬤中途棄賽;當江蕙要歌迷拿起全聯贊助的福利熊手燈一起搖動,平日舉不起手的阿公阿嬤全都認真的舉起手搖著福利熊,自動復健的熱情讓兒女也動容。
效應七:庶民演唱會初體驗
江蕙從卡帶年代唱到數位年代,她的歌承載了台灣人共同的情感,也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很多人為了聽她唱歌,第一次買票看演唱會,第一次進小巨蛋,演唱會結合東方元素的飛簷、布袋戲台等視覺設計,還有武術、歌中劇的環節,華麗的舞台和聲光效果讓歌迷看得目眩神迷,成了一生難忘的記憶。
效應八:傳承台語文化
江蕙用歌聲讓大家聽見了台語歌之美,原本只聽k pop的年輕人因為陪爸媽、阿公阿嬤來看江蕙演唱會,也為江蕙的歌聲所驚艷,開始認識並喜愛台語歌,為台語文化做了最好的傳承。
效應九:癌友的精神榜樣
江蕙曾經罹癌開刀、做化療,治療休養後,走過生命的低谷,依然能重新出發站上舞台,舉辦南北23場萬人演唱會,具有正面的意義,她也成了癌友的精神榜樣。而且她在演唱會上也特別呼籲健康檢查的重要性,請子女記得帶爸媽、阿公阿嬤定期做健康檢查。
效應十:天份加勤練寫下歌后傳奇
很多人看完江蕙《無・有》演唱會再度被她的歌聲所折服,甚至覺得她的歌聲比10年前還要更好,但其實江蕙在抗癌治療期間曾一度失聲無法唱歌,靠著不斷的練唱,才重新拾回歌聲。為了開演唱會,她半年前就進入備戰狀態,每天練唱好幾個小時,台語歌后不斷的寫下音樂傳奇,天分加上勤練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