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海外生活真的只有「孤單寂寞覺得冷」?

換日線

更新於 04月30日09:25 • 發布於 04月17日11:26 • 游媛婷 Phoebe/從嘉到加,何以為家
海外生活真的只有「孤單寂寞覺得冷」?

這兩年來,經常聽到身邊陪讀媽媽分享她們的故事:為了孩子的教育,放下原本在自己國家熟悉的生活,隻身帶著孩子來到完全陌生的加拿大,卻發現這裡的生活比想像中還要艱難。

你是否也曾想過在國外展開新的生活?不管是到國外工作、遊學、當數位遊牧者,或甚至計劃未來退休時當個「候鳥族」?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夢想,也希望能出國圓夢。然而,當我真正踏上人們口中「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加拿大時,才發現現實和想像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

從留學、工作到移居加拿大一路走來,我深刻體會到跨國生活不只是換個地方住,而是在文化、心態與日常生活方式上的全方位挑戰。透過這篇文章,我想與讀者分享自己從文化衝擊、適應,到融入加拿大社會的心路歷程及反思,希望能為準備或正在前往的讀者帶來一些啟發。

從味蕾到心靈的碰撞

不久前,我和兩位朋友安娜及蘇珊(加拿大當地人)一起前往一家美式連鎖餐廳吃晚餐。點餐前,我請安娜推薦她覺得這家餐廳好吃的招牌菜,她隨即推薦了一份美式魚排捲餅。因在場的蘇珊也認為這道菜相當美味,我們便一起點了這份主餐:兩個小捲餅加一份小沙拉。

然而,我咬下捲餅的那一刻只覺得油膩又鹹,完全不是我想像中的樣子。而這樣的一份餐點,竟然要花掉新台幣 500 多元?我心想,台灣的滷肉飯也是油膩又鹹,但不只比較好吃,還便宜許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常聽台灣媽媽問道:「要準備什麼午餐讓孩子可以帶去學校呢?」因為加拿大學校並沒有提供營養午餐,媽媽們每天都要準備一份營養、方便,且不太需要加熱的午餐菜色給孩子,真的是一項挑戰。

許多當地人眼中的美味,你未必買單。華人超市的蔬菜水果,大多比當地的超市還昂貴,但多數華人仍習慣在華人超市購物。如果你有機會問旅居海外的台灣人,他們回台灣時往往有自己必吃的美食口袋名單,也會造訪夜市,滿足長年旅居海外的味蕾需求。從台灣回來時,他們也常帶回滿滿的台灣味及台灣製的商品,如大同電鍋、調味料、蜂蜜,甚至是筆、衛生棉、床罩等記憶中熟悉的東西。

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不同,可能讓人感到孤單,也往往是跨國生活所須面對的第一道關卡。出國前我們或許已作好心理準備,知道外國文化及價值觀會跟我們有所不同。然而,直到真的來到異鄉親身經歷,我們才真正理解文化差異及衝擊對我們的影響。

我在長期照護機構工作時,曾遇到一位居民一開始態度很冷漠,而且不管做什麼,似乎都無法達到他的期待。有些同事對我說:「他對加拿大當地人都很好,但對我們不同膚色的人就不友善。他本身就有歧視,做什麼他都不會滿意啦!」

至於生活上,也聽過台灣媽媽分享,她的孩子跑到鄰居家院子撿球,結果被鄰居大聲斥責。她抱怨說,「如果在台灣,鄰居才不會這樣!甚至還會誇讚小朋友可愛。」但她忽略了,其實鄰居家的院子是私人土地,要進入別人家,是不是應該先打個招呼?在台灣的「小事」,到了北美都有可能成為「大事」。

不同文化、原生背景、思維與價值觀,常讓人對相同行為有不同的詮釋。有時候,我們會把自己的不安投射到別人身上,但真的是「歧視」嗎?還是我們的敏感或自尊心在作祟?

從抱怨、適應到融入的轉換

除了「東西又貴、又難吃」、「在生活及工作環境中,別人都看我不順眼」,還有一個海外遊子必須面對的挑戰 ──「好孤單、好寂寞、好無聊、好想家」。

剛搬到加拿大的人,都會覺得加拿大的風景很美,一切都很新鮮、好玩。但隨著時間推移,卻發現自己生活逐漸變成兩點一線:早上去公司上班,下班回家休息。冬天既冷又漫長,也不知道要去哪裡玩、下班後找不到人一起吃飯、週末也不知道可以跟誰出去走走。最後,就只能宅在家、滑手機上的社群軟體,或開視訊與台灣朋友聊天。於是便開始懷疑,甚至抱怨:「我為什麼要出國?」

我認為,面對跨國生活挑戰的第一步,是先釐清你來到國外生活的目的。如果只是待幾個月、短期留學及遊學,或只是來短期工作,又何必抱怨呢?把這段時間當成人生的過渡期,享受當下的新奇,當個自在的旅人就好。但若已決定長期定居,那就得放下「台灣比較好」的心態,停止抱怨,開始學習適應並融入當地社會。

出國後,我們常不自覺用台灣的標準去衡量一切,卻忘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脈絡和價值觀。若我們常以自我為中心,用自身的觀點詮釋遇到的大小事,就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比較心態。相反地,如果自己有明確的目的,並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留在國外,當遇到挑戰或情緒低谷時,就能專注於目標,而不被眼前的困境所困。

移居加拿大十幾年來,我深刻體會到,要以謹慎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上遇到的挑戰。謹慎地理解當地文化,培養自己的文化智商,同時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彼此間的差異,並適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或習慣。

例如,有時候我還是會很想念台灣的食物,但轉念一想,在台灣,我們也有自己喜歡或不喜歡吃的食物,不喜歡的食物,選擇不要去吃就好。同樣地,在國外,也能如此辦理。

移居加拿大以前,我有點難想像零下的氣溫,也覺得除非萬不得已,應該沒有人想在零下戶外活動。但多年後,我竟也成為參與冬季戶外活動的其中一人。我會穿著冰爪,在結冰的登山步道上一步步往上爬;全副武裝,在結冰的湖面上待上幾個小時,享受冰釣的樂趣;甚至在零下 30 幾度的露易絲湖(Lake Louise)滑上一整天的雪。

與其抱怨冬天又冷又長,不如以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自己選擇的生活,會發現自己其實很幸福。在冬天,當心血來潮時,把滑雪的裝備放上車,20 分鐘就能抵達奧林匹克滑雪場玩上一整天!大環境並沒有改變,但心態改變了,一切也就變得不一樣了!

跨國生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

前文提到長期照護機構裡,那位同事口中可能帶著種族歧視眼光的居民,我並沒有因此對他產生任何的想法。而是和照顧其它居民一樣,我仍盡可能滿足他的照護需求,並在日常溝通中,以同理心努力理解他行為背後的原因。慢慢地,他對我的態度不一樣了,也開始會向我說謝謝,甚至還誇我細心。

我發現,與外國人建立人際關係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都是需要時間累積。雖然不可避免地還是會遇到真正有歧視的人,但如果我們總是以「會被歧視」為前提和別人相處,那麼彼此的關係就永遠不會有改善的一天。

要讓異鄉成為自己第二個家,重要的一點是結交當地的朋友,建立當地人際社交圈。我常鼓勵陪讀或剛搬到這裡的媽媽,別只和台灣媽媽聚會,可以多嘗試參加學校活動、擔任學校志工或跟當地家長聊天。這不僅能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更能深入瞭解當地文化,而朋友的協助,也能讓自己和孩子更快融入這裡的生活。

此外,我也建議可以選擇固定在某些店家出沒與老闆聊天,或參加當地機構的課程認識新朋友。我自己會固定去健身房運動,有時候也會在工作之餘,主動約同事一起去爬山及吃飯,經驗證明這些都是結交新朋友或建立當地人際關係的好方法。

當然,我還是會想台灣的家人與朋友,也享受與他們視訊聊天的自在感。畢竟那是與自己有相同語言、相同文化的舒適同溫層,然而,我不再覺得這裡的生活「孤單、寂寞、好無聊」。

跨國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吃不慣當地食物,到誤解文化差異,再到學會放下比較的心態,這些都是過程。要選擇活在負面情緒中,還是以正面的態度全心體驗新的生活,端看自己的選擇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海外生活真的只有「孤單寂寞覺得冷」?旅加台灣人分享:適應異鄉的必知秘訣》,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那天有個台灣人問我:「你怎麼會淪落到這裡?」──中餐廳、毛皮拍賣,我在芬蘭打工的日子
●「離開台灣很容易,在異鄉存活下來很困難」──當那些粉紅泡泡一一破掉,海外生活還剩下什麼?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