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終結生育率 8 年連降!韓國做對了什麼?

換日線

更新於 03月31日11:47 • 發布於 03月14日07:21 • 王鼎棫/進擊的公民
終結生育率 8 年連降!韓國做對了什麼?

南賢珍(ナム・ヒュンジン,音譯)受訪時還記得,5 年前自己懷第一胎時,辦公室裡的氣氛有多微妙。當時,她常常擔心產假一請,升遷機會就沒了。上司雖沒明說,但「以後會更忙喔」、「確定能兼顧嗎?」等話語,讓她壓力極大。結果,她在懷孕後期時,仍經常咬牙工作。

但這次,情況真的不一樣了。當她 2024 年迎來第二個女兒,公司不但主動提供生育補助,同事也不忘公開祝賀。她笑著說:「相比 5 年前,現在整個社會的氛圍變了,大家對生小孩的態度也不一樣了。」

南賢珍的經驗,正是韓國少子化如何踩煞車的故事縮影。

生育率時隔 9 年止跌回升,是什麼變了?

韓國的「總和生育率」長年低迷,甚至是全球最低。

什麼是總和生育率?翻譯官方的話來說,就是在問:一個國家裡,所有 15 歲到 49 歲的女性,每人一生平均會生幾個孩子?如果這個數字是 2.1,表示生的孩子剛好能讓人口維持不減少;如果這個數字變低,例如 1.0,就代表平均每個女性一生只生一個小孩,將來這個國家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到了 2024 年,韓國的數字終於上升到 0.75。雖然還是頗低,但這是 9 年來第一次回升。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一方面,許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推遲結婚,或漸漸感受到家庭重要的情侶,終於步入婚姻並迎來新生命,帶動了出生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政府與企業聯手推出育兒支持措施,也開始產生影響。例如,政府大幅提高育嬰補助,鼓勵雙親共同請育嬰假,甚至要求大企業實施育兒友善政策,讓生小孩不再只是個人選擇,而是整個社會一起支撐的事情。

前文 35 歲的南賢珍就是受惠者之一。她工作的大型建設公司,即富榮集團(Booyoung Group),去年開始提供員工個人達 1 億韓元(約新台幣 226 萬元)的生育獎金,這筆錢足以支付育兒前幾年的開銷,讓她和先生終於敢再生一胎。

當然,無風不起浪。韓國曾於 2024 年 3 月制定法案,規定「企業向員工發放的生育補助金,在子女滿 2 歲之前,不論金額大小,全額免稅」,藉以支持企業參與少子化對策。過去,那句「生得起,養不起」困擾著無數韓國家庭;現在,不只政府,企業也因為制度推力,開始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南韓人口危機的長期困境

韓國的少子化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總和生育率從 2015 年的 1.24,到 2023 年驟降為 0.72,主要原因就在於高昂的住房與育兒成本,加上職場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讓許多年輕人遲遲不敢選擇進入婚姻、生育下一代。

如果這個趨勢不變,韓國的 5,100 萬人口可能在本世紀末減半,這對經濟成長、社會福利制度,甚至是國家競爭力,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韓國政府近年便陸續配置資源,更在 2024 年 6 月正式宣布「人口緊急狀態」,設置由總統擔任委員長的「少子高齡化委員會」,加碼投入 19.7 兆韓元(約新台幣 4 千 463 億元)改善育兒環境。這筆預算不只用以補助新手家長,還包括增加托育機構、擴大產假福利,提供更多可負擔的育兒住宅。

數據顯示,前述結婚風潮與種種措施已開始發酵,以第二胎佔全體新生兒的比例來看:雖然從 2018 年的 37.6% 下降至 2024 年第一季的 31.7%,但同年第二季回升至 32.6%,第三季則達到 32.5%,可見相關政策已慢慢產生效果。

政府與企業做了哪些努力?

在這股趨勢下,南韓政府近期做了什麼努力呢?例如:

  • 延長全薪育嬰假:雙親共同請育嬰假時,全薪補助從 3 個月增為 6 個月。育嬰假總時長也從 1 年延長至 1.5 年。
  • 擴增男性育嬰假:法定男性育嬰假從 10 天增至 20 天,並由政府負擔中小企業員工的薪資補助。
  • 賦予企業義務與獎勵:上市公司必須申報員工育兒的統計資料,政府則為積極推動育兒政策的中小企業提供獎助(如招募代理人力的資金補貼)。

自實施這項制度以來,據統計,育嬰假的申請人數確實大幅增加。尤其是男性育嬰假的申請人數顯著成長,從 2002 年僅有 78 人,到 2024 年已增至 41,289 人。此外,男性佔育嬰假申請者的比例,也在同一期間內從 2.1% 上升至 31.6%。隨著請育嬰假的男性增加,女性在育兒與家務上的負擔便可望減輕。

除了政府加大力道,企業界也逐漸意識到少子化問題的嚴重性。許多韓國企業開始提供生育補助、彈性工時,甚至設立公司內部的托兒所。生育率下降不只是國家問題,對企業來說,這代表著未來的消費者與勞動力都在減少。

富榮集團人事部長金鎮成(キム・ジンソン,音譯)直言:「我們建的公寓需要人來住,如果沒有人口成長,房子就賣不出去。這不只是社會責任,更是企業生存的手段。

這些政策也已經反映在民意上。2023 年,韓國的婚姻登記數量在睽違 12 年後首次回升,2024 年更創下歷史最高增長率。同時,政府調查也發現,52.5%的韓國人對結婚持肯定態度,這是自 2014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沒有盡頭的永恆挑戰

雖然透過政府與企業攜手努力,確實讓出生率止跌回升,但要達到維持人口穩定的出生率,韓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政府設定的短期目標是 2030 年前,要將生育率提升至 1.0,但即便達成,也還是低於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標準。

更何況,前述安全網的範圍,並沒有及於自營工作者,留下不小的空白地帶。

社會學家申京雅(シン・キュンア,音譯)指出,非正規雇用的部分仍是生育政策的一大障礙。 目前,韓國的非正規就業比例高達 27.3%,遠高於 OECD 的平均值 11.3 %。許多年輕人擔心工作不穩定,根本無法負擔結婚與養育孩子的成本。

受訪時,21 歲的大學生金河蘭(キム・ハラム,音譯)即對這股「出生率回升」的現象持保留態度:「在韓國,結婚和養小孩的成本太高了。

韓國上一次的嬰兒潮,發生在 1991 年至 1996 年之間。這次,是否真的能再次創造生育奇蹟,還是只是短暫的政策紅利?答案大概還要再觀察幾年才能揭曉。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政府與企業無法持續深化改革,這場生育回升的接力賽,可能仍是曇花一現。

從韓國看回台灣,共同點有哪些?

與南韓相似,台灣也有以下這些導致少子化的因素:

  • 房價與生活成本高:如雙北的房價讓年輕人望而卻步,買房困難、租屋市場又不穩定,讓許多夫妻遲遲不敢生小孩。
  • 職場環境對家庭不友善:雖然台灣法定提供產假與育嬰假,但許多企業文化仍不鼓勵請假,甚至有不少職場媽媽擔心自己請育嬰假後會被「邊緣化」。
  • 托育與教育成本高:私立幼兒園費用昂貴,公共托育名額又有限;另國民也可能因擔心孩子的教育與未來競爭力,不敢貿然生育。
  • 年輕世代的價值觀轉變:結婚與生育不再被視為人生必經之路,許多年輕人選擇享受個人自由,而非承擔家庭責任。

上述因素與韓國的發展幾乎如出一轍,但後者近年的政策已開始產生影響,值得台灣借鏡。

韓國的經驗告訴我們,法令必須足夠「有力」,讓企業心甘情願參與,同時也要減少年輕人對於未來的焦慮,才可能營造讓大家安心生孩子、長期參與勞動市場的環境。

簡言之,為年輕人創造足夠的條件與動機,正是當務之急。除了友善生育,針對經濟產業、賦稅政策、教育發展,甚至是基本的財政預算,都需要以制度全面應對,但我們的立法院真的有了解嗎?

【延伸閱讀】

●當台灣生育率全球最後一名,英國社會如何讓大家敢生孩子?
●補助多少錢會讓你想生一個孩子?讓我們務實地看看育兒津貼究竟有沒有用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23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